? ? ? 前兩天翻看尼采的書,看到《查拉圖斯特拉》中精神的三種變化,不禁感慨,這一路個人的意識是怎樣從“我應該”,到“我想要”,最后再回歸到“我自己”變化而來的,或許這也是道反應在人身上的必然體現,只不過每個人體會的快慢不同罷了。
? ? ? ? “我將告訴你們有關精神的三種變化——精神如何變成駱駝,駱駝如何變成獅子,最后獅子又如何變成兒童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拉》
? ? ? ? 當我們漸漸成人的時候,一定會認為有很多重大的責任要背負,而且自己必須是滿懷憧憬并且堅韌不拔的,唯有這樣,才能表現出我們自己的精神。
? ? ? ? 而一旦接受了這個擔當,就必須如同駱駝般屈膝卑躬來接受這一切。這個強大的精神力在耳邊說:“都讓我來吧。這樣我的力量才會充分體現,才能得到認可,才能發揮人生的價值。”
? ? ? 于是,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一切,美麗的、丑陋的、喜歡的、不喜歡的,愛上討厭的,包容憎恨的,甚至與可怕的握手言歡。
? ? ? 有擔當的我們承擔了這一切,也漸漸地走向了自己的荒漠,滿載負重也無暇顧及風景了。
? ? ? 此時此刻,你已經三十好幾了。或許你結了婚,有了孩子,一邊攢錢付房貸車貸物業采暖,一邊熬夜碼字舉杯推盞假笑歡顏。
? ? ? 然而就在這最荒涼的沙漠中,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我是誰呢?
? ? ? 第二種變化產生了,此時,精神變成了一頭獅子,野心勃勃,想要掙脫牢籠,宣泄著要爭取自由,想要成為荒漠的主宰。找到那個無形的枷鎖,一口咬斷,找到主宰自己的無形之主,憤怒為敵。
? ? ? 后來發現,這個無形之主你無法接近他,更無法摧毀他,他的名字叫“你應該……”,它浩瀚無比,卻又無影無蹤,整個時代都在他籠罩之下,一切的價值都已被他創造,所有既成的價值,就是他本身。至高無上,遙不可及。
? ? ? ? 他對你說:“你想要……是不容許存在的!”
? ? ? ? 各位獅子,你們得精神有何用?光是滿懷敬畏,任重道遠的駱駝不就已經足夠了嗎?你從駱駝變為獅子,企圖想掌控所有的命運,想要爭取主宰所有的自由,想要獲得支配新價值的權利。到頭來,戰勝不了天,戰勝不了地,更戰勝不了這個時代。
? ? ? ? 這才是滿懷敬畏,且任重道遠的精神最艱巨的任務!駱駝的時候可絕沒這么想過。
? ? ? ? 駱駝曾經摯愛的神圣“你應該……”,到如今不得不在這神圣之中尋找荒謬與專橫,以便自己從無意義的人生中獲得解脫,為了重新主宰命運,必須變成獅子才行。
? ? ? ? 但是,獅子都辦不到的事,誰還能辦得到?
? ? ? ? 此時,第三種變化開始了。
? ? ? ? 于是,你變成了兒童,變得天真無邪并且善忘的,一個新的開始,一個自轉的輪子,一個最原始的動作,一個毫無顧慮的肯定。
? ? ? ? 為了重新創造一個世界,必須要從頭開始,只有這樣,精神才有了自己意識,從有變無,再從無中生有。終于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從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中,又跳脫出來,回歸到山是山,水是水了,只是此刻再也沒有思緒亂飛,寓景生情,悲喜又從自然中流露出來,不用再忍了,又得以回歸到“自己的”世界。
? ? ? ? 精神的三種變化,可以說是人生的三個階段,青年,中年,老年。道教長生的終極體現是,復歸于嬰兒,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當你完成從駱駝變成兒童之時,便已經走過一個輪回了,當你走在輪回的前面,再去自在生活,那便是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