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路遙的《人生》這本書,一方面感嘆主人公命運的曲折,一方面又不得不認為,主人公的人物命運也跟自己不成熟的選擇有關。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講述了農村小伙高佳林,高中畢業回到農村,再走出農村,然后又回到農村的人生變化過程。高加林的人生就如過山車般,一會兒飄到云端,一會兒跌落谷底。他的兩段愛情故事,在不同時期,對他的愛情都有著重大影響。
高加林和巧珍
在高加林的教師職位,被村領導高明樓的兒子三星取代之后,高佳林不得不回歸到土地上,和大家一起勞作,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高佳林的內心是苦悶的,憤怒的,這個時候巧珍的出現,給他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撫慰,成了他黯淡無光的生活里唯一的一道光。如同路遙在書中所說:“當愛情在一個青年人身上第一次蘇醒以后,它會轉變為一種巨大的力量。甚至對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熱烈的愛情也可能會使他的精神重新閃閃發光。”
在高加林最低落時,巧珍的愛情,喚起了高家林對生活、對土地的熱情,他不用毀滅性的勞動來折磨肉體,以轉移精神上的苦悶。他開始正常勞動,好好生活,給父母幫忙,搞副業,養兔子。
可是當高加林的叔叔孫玉智,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做勞動局局長的時候,高加林的機會來了,他成了縣里的記者。事業的風生水起使高加林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開始飄了,這時候黃亞萍的出現,讓他開始嫌棄巧珍,因為黃亞萍有文化,能和他探討各種問題,他們有很多共同語言,而巧珍只能說些農村里發生的他不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黃亞萍家庭背景好,可以帶高加林去南京,去更大的城市,有更大的空間讓他發展。于是他背棄了和巧珍的愛情。轉而投入黃亞萍的懷抱。
所有人都知道巧珍是一個如同金子一般的姑娘。巧珍美麗善良,多情溫柔,對高佳林是無私的,全身心的愛。高加林拋棄巧珍后,他的父親和德順老漢也出面訓斥高佳林,說他把良心賣了。
高加林和黃亞萍
黃亞萍是高佳林的高中同學,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又有學識。高佳林和黃亞萍,雖然有很多共同語言,但黃亞萍絕不是高佳林的良配。例如有一次高加林開會時,黃亞萍打電話,一定讓他去找進口的水果刀,高佳林冒著雨去了,而實際上,這只不過是黃亞萍的一個玩笑,她就只是想試探一下高加林能對她話聽到什么程度,黃亞萍很任性,任性到完全不顧及別人的處境。可以想象,就算他們結了婚,這樣的事情也還會出現。每當這個時候,高佳林就開始想念巧珍。
所以假設一下,高佳林和黃亞萍結婚,黃亞萍并不會成為高家林的賢內助,也并不會在事業上給予他很多的支持。因為黃亞萍是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他需要的是高加林圍著他轉。那么他們就算去了南京,高佳林也只會是一個鳳凰男。
背叛愛情,終將被愛情反噬
生活不是答題,答錯了還可以重來。生活中,有時候走錯一步,可能會滿盤皆輸。當高加林開始后悔,意識到自己最愛的人是巧珍后,巧珍已經嫁了人,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高加林就是在關鍵的時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他如果沒有因為自己的虛榮心背叛巧珍,兩個人老實本分的經營生活,他的工作也不會丟,也不會再次被打回農村。
高加林和黃亞萍的愛情是建立在很多人的痛苦之上的。黃亞萍和他能探討的石油問題,并不是什么多了不起的事,這些問題找朋友也可以探討。婚姻光有共同語言是不夠的,還要有責任、承擔、還要相互成就和扶持。他和黃亞萍如果結合,相互之間也只會內耗。
高佳林嫌棄巧珍,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巧珍沒有文化,第二,巧珍作為農村人,高佳林很害怕一輩子待在農村。其實這兩點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巧珍沒有文化,但是巧珍勤勞善良,可以幫高加林,打理好后院。《覺醒時代》中的李大釗和趙韌蘭,就是這樣的結合,雖然趙韌蘭不識字,但是給到了李大釗最大的支持,成為李大釗最堅強的后盾。《牧馬人》中的許靈均和李秀芝,李秀芝也沒有文化,但是許靈均卻可以教她識字,他們文化雖然有差距,但依然過得幸福。至于巧珍待在農村這個問題,巧珍也說過,以后有孩子,什么都不會讓他操心,她得空就帶孩子進城去看他,巧珍能干勤勞,打理好家庭,高佳林反而可以把心思用在事業上,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或許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選擇結婚對象時,家庭背景和學識固然重要,但對方的人品和性格更重要。好的家庭背景和學識,或許能夠給你帶來物質上的幫助。但是好的人品和性格才是決定你在漫長的婚姻里,是否舒適和幸福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