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嘿,還記得分身術課程中說過,情緒是有積極意義的嗎?你造嗎?情緒不是隨隨便便來的,情緒是把鑰匙,打開問題的門。
筆記&感悟
情緒從哪里來?
情緒,來源于現狀和期待間的偏差。期待是小我的訴求,而現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情緒背后的積極意義再深入想一點,很有趣,比如委屈,期待是別人給我鼓勵、贊揚、或者給我糖吃,但現實是別人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給你鼓勵、贊揚或者給我糖吃,所以就產生了我認為你應該給我鼓勵、贊揚或者給我糖吃的委屈情緒。
自由和真自由
追求夢想,追求自由是人人都希望的狀態。自由和真自由是啥區別呢?
FREE TO 是積極的自由,是小鳥的飛翔;FREE FROM 是消極的自由,是羽毛的隨風飄蕩。什么是真自由?是同時兼具隨風飄揚和隨性飛翔的特性。可進可退,隨心而動。
真自由的本質是什么?是擁有選擇權。在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內耗地選擇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可以不內耗地選擇不干什么的選擇權。
想 是小我的需求,做選擇的是理性的我。當我想去旅游或者其他城市生活的時候,我可以選擇去、我也可以選擇不去。
當我選擇去的時候,小我和理性的我是統一的,沒有負面情緒,沒有內耗產生,這是真自由狀態;
當我選擇不去的時候,小我和理性的我是有分歧的,這個時候情緒就來了,情緒一來,就會產生內耗。不是真自由狀態。理性的我通過自律,打破了情緒的裹縛,最終不內耗地選擇了不去。這是向真自由轉化的過程。
局部的自律帶來局部的自由;完整的自律帶來完整的自由
那么回歸到最初的問題---自律是解決什么問題的?情緒問題!
用自律去面對情緒,尋找期待和現實的偏差。
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比如想評價某人某事的時候,小我想做出評價,有情緒,想表達。但是理性的我通過推遲了滿足感,處理了情緒,沒有被情緒裹覆,這樣算是局部的自律。
推廣開來,長期處于這樣的自律狀態,那么就是完整的自律,即完整的自由。
答疑PART
【Q&A】
【問題描述】我的情緒問題大多源于工作狀態的落差:自己忙成狗,而別人聊聊天、喝喝茶,怎樣讓自己不那么在意這種工作狀態上的落差呢?
【導師回答】
1. 信念:你的經歷是報復還是財富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2. 人和人的比較來自于身邊相似的人的差距,你難道不知道么,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什么都不干,就有無數錢、無數時間、無數權利?你為什么不跟他們比?
3. 那你為什么非要跟身邊的人比?
4. 如何讓你的忙,幫你積累價值,從現狀離開,這才是關鍵問題,這才是能量投放的著力點。而你關注在落差上了,能量內耗了啊。
5. 忙成狗的人,一輩子會忙下去。說明你沒有辦法拉升高度去抓重點,建議學習抓手思維。
針對1,我堅信不移!
針對2.3點
我們都是中國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小孩——從小有個媽媽們很喜歡,但是我們很討厭的小伙伴,名叫別人家的小孩。在比較文化中成長起來我,雖然會時不時刻意去告訴自己,“不要比較不要比較”但是在生活中,尤其是和水平差不多的人之間,還是會去比較,不自覺的比。
比較的背后是什么?是不服氣,是好勝心理。真的有必要比較嗎?你我有不一樣的人生,只是恰巧我們在這里相遇。我可以欣賞你,我也相信我如果花精力精進,或許能比你更優秀,但是,你我有不一樣的人生,我為什么要將能量放在這個對我來說并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呢?
比較是什么?是以他人為參考,找尋自己的位置的高低。不比較是什么?是把他人從定位坐標軸中摘掉,讓自己從比較中脫離出來,我是坐標軸中的唯一,我的過去、現在、未來,構成坐標軸中的唯一線。沒有比較,也就不會在意與他人間的落差這回事情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我要刻意訓練!
長期以來,優勢和劣勢也都是基于與他人的比較產生的,這個點我比你強,那個點你比我強,比著比著就出現優劣勢了。放棄與他人的比較,雖然會有迷失“參考標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已經比了那么多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優劣勢嗎?從當下開始,我要重新認識自己。
針對4.5點
“停不下來的人,到哪里都停不下來”這是我換了3個部門后發現的,在自我身上存在的問題。永澄老師一句話就點破了:“忙成狗的人,一輩子都會忙下去”。
從剛開始進入部門,到最終離開部門,進入部門的時候,我是新人;離開部門的時候,我是部門“管家”或者部門“保姆”的角色。或許也是因為不想成為這樣的角色,才會選擇離開部門,可是換到新部門,依舊逃不開這個角色。因為是逃,所以問題依然在哪里,反復出現。
“如何讓你的忙,幫你積累價值,從現狀離開,才是關鍵,才是能量投放的著力點。”離開現狀,是從目前的狀態中脫離出來的狀態。達到內心、情緒不被束縛的狀態。怎么離開?聚能,運用抓手思維,找準目標,精進某一方面的知識,并帶動其它領域的成長。抓手思維的文章初讀get的點是:從有限精力和無限欲望中脫離出來,不在精力和欲望中內耗。永澄老師是文章要多讀幾遍,讀讀會讀出新的感悟的呢。
短期自律情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