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收獲、訓練感受:
這節課讓我重新理解了情緒的裹縛作用是如何消耗自己的能量的,自己很多時候是把能量用在了表達和發泄情緒上,讓情緒吞噬了自己原本應該用來解決問題的能量,因而就像永澄老師說的,情緒來了,什么都做不了。
課程里老師講到的方法:情緒產生,先不要去說自己的期待,而是先要問自己,當下的現實是什么?尊重事實,把理性拉回來,這樣才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大象無意識地狂奔起來(情緒失控),將能量消耗殆盡。
今后我要用真自由訓練營學到的自律方法,打開裹挾住自己的情緒,讓能量流動起來,不再內耗,從Fly到Flight。只有這樣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獲得真正的自由!
課堂筆記:如何才能去往真自由
(筆記中加入了自己重新詮釋和理解的部分)
目的
-澄清自律究竟解決什么問題
-情緒問題如何解決
-什么才是真自由?
真自由法則
-勇氣,就是帶著恐懼往前走
思考題:在有情緒的時候,你想想看自己是什么狀態?
-小我拼命地要表達自我,表達情緒,而小我越表達情緒,能量消耗越大,深陷在小我的情緒之中不能自拔
-情緒越是表達,你越是無法看清現實到底發生了什么問題,越會困在問題之中,而完全忘記了現實是什么樣的
-越是小我表達,自己的能力越會受限制,越會通過TMBRT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情緒讓你成為一個玻璃人,情緒會限制你的能力發揮
那怎么突破情緒的困擾呢?首先永澄老師帶我們來分析了情緒的本質和來源。
情緒的本質及來源
本質:一種能量,如果不有效地調整,就會糾結,產生巨大的內耗。
來源: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偏差
這兩個定義是本節課對我啟發最大的兩點,一語道破了情緒產生的根源和解決辦法。
當我意識到情緒本質上是一種能量的時候,就理解了,為什么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先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而自己為什么在有了負面情緒,在情緒發泄或者表達完之后,會覺得整個人都非常累,什么也不想去做了。因為我把能量都消耗在了情緒上,沒有剩余的能量去解決問題了。這就是為什么我設定的目標或任務總是因為情緒不好而使行動停滯,停滯又導致更壞的情緒,于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為我處在巨大的內耗之中啊!
而情緒的來源是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偏差,讓我看到了打開情緒束縛的一把鑰匙??,那就是:
自律
自律就是用來縮小現實和期待的偏差
尊重事實、直面問題:
事實,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事實的定義)
核心觀點
直面問題確實很痛苦,但是,那代表著我們向痛苦的宣戰(fight)
Life is difficult,但是我們要像真的勇士一樣去面對痛苦,那是需要勇氣的,勇氣,就是帶著恐懼往前走!(真自由法則)
過往的自己會因為不能直面問題,看不到事實的客觀存在,而是異想天開的希望期待達成,最后只會造成更大的痛苦!那種不自由、被小我情緒操控的感覺只會讓自己更痛苦。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原來我的理解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賺到很多錢,想買什么就買什么;而現在我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了,自由的另一層含義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精神層面的真自由還包含可以不被自己的情緒所裹挾。
現在這個時代,無數的信息不停地沖擊我們,整個世界被信息裹挾了,如果你不能自由自在地避免去不做什么事,那你就不能FREE FROM 情緒, FREE FROM 信息
請大家想一下:小鳥和羽毛,哪一個才有真正的自由?誰能避免風的裹挾?誰可以控制自己飛往哪里呢?
答案顯然是小鳥,因為羽毛雖然也能飛起來,但是它是不自由的,因為它必須任由風的裹挾,而不能擺脫風的束縛。這就仿佛我們和情緒之間的關系。
沒有自律仿佛就沒有重心,只能像一根羽毛一樣被風帶著在空中漂浮。因而,我們不能讓這種滿足感持續,我們不能掌控自己的方向,所以,我們需要要持續去戰斗(fight),才能讓自己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flight)。
我得出的結論是,真正的自由就是可以使用自律,推遲小我的滿足,可以看到現實與情緒的偏差,縮小這種偏差,免于情緒的裹挾。
核心信念
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
完整的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總結:
這個流程圖非常清晰的解釋了問題發生導致情緒產生,如果我們能使用自律的能力,尊重事實,直面問題,那么我們就能調用自身的能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像從前一樣表達情緒,消耗能量。
這里永澄老師提到了一個我非常認同的信念:
情緒是發現問題的鑰匙。
如果當我們察覺到情緒產生的時候,能馬上意識到:這是因為有問題出現了,而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和契機,這是多么好的機會,于是,我們就會馬上去理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自己成長,而不是受情緒的裹挾。我正在把這個信念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中,讓自己做到更好的自律。
最后,永澄老師給我講了:
什么叫做幸福?你有沒有內耗?你的能量是用在價值積累上了(投資)?還是用在內耗上了?
幸福就是不內耗! 只有沒有內耗,才能幸福。
案例:你討厭公司同事或對老板不滿,除了自己的情緒不好之外,你什么都得不到。你說你是一個完美的人,除了焦慮任務沒有完成,你又能得到什么?
解決的方法就是自律。尊重事實、直面現實,必須把現實澄清出來,把現實情況寫下來。
寫下來有構建作用,寫下來改變就會發生。有的時候,可以降低期待,有的時候,可以投放資源來解決問題,而情緒困擾自然就不存在。
同儕力量之小組討論:
這次我們兩個小組組合在一起討論,效果翻倍。非常感謝小伙伴的分享,讓我受益匪淺。
大家都一直認同的一點就是必須減少情緒對能量的消耗,拉住那頭大象??。
我的分享:期待經常異想天開不切實際,或者客觀原因很難達到,于是就會失落、憤怒、生氣等等,對待人際關系也是如此,尤其是親密關系,對對方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自律方法:先不要談期待,而是問自己現實是什么樣的?這招確實很有效,讓理性的自我站出來分析、思考。真自由的經歷我沒感覺自己有,但是情緒控制上自由的感覺倒是在狀態好的時候有,比如一件能讓大部分人引爆情緒的問題上,自己卻能很鎮定,理性處理,那種掌控感很爽!
李笑來老師的分享會開頭說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不需要努力和堅持的,而是應該給它賦予一個或者多個重大意義,足夠能激勵自己自動自發的去做,比如背一個單詞值多少錢,寫作一個字值多少錢。我打算坐下來算一下我要做的工作未來能賺多少錢:)這樣就不會再拖延、焦慮了!不過要做到李笑來老師說的那種水平,一般人很難,因為很少有人會有他那么強大的心智,篤信和預測自己的未來,大部分人更多的時候是在不斷地自我懷疑,也就是內耗中止步不前,如果我們堅信今天讀的一本艱澀的書,明天就能因為懂這個知識而賺到100萬美金,我估計今晚不睡覺我也會讀完,根本不會跑去刷屏看電影,別人勸你休息你都不干。
小伙伴們的討論記錄:
有些情緒反應已經形成慣性,需要使用自律來打破這種慣性。
親密關系中最傷人的也是對他人期待太高。甚至妄圖改變對方。
個人覺得,自律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對現實,我們的情緒是由于期待和現實之間的沖突而引起的,那么自律可以讓自己面對現實,臣服于當下。自然,任何情緒問題都得以解決。
感覺自己在不斷觀察自己之后,能更少地陷入不必要內耗,或者是在內耗的時候跳出來。
情緒問題是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問題。這個痛點說的很透徹,因為我們大多數的情緒都是由于期待太高引起的。對自己期待太高,就會在面對現實后,失望焦躁。對他人期待太高就會妄圖改變他人,當對方拒絕接受改變時我們就會憤怒,甚至歇斯底里。
感覺在自己觀察自己的同時,就能獲得一種能量。讓自己做出非理性的判斷時,會非常焦慮。
關于情緒是個什么問題,老師說的情緒是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偏差造成的,聽到這一觀點很受啟發,也發現了自己曾經的一些問題背后的原因,比如焦慮,原本給自己的假期制定了完美計劃,有很高的期待,期望這個假期可以很充實,有學習有娛樂,但最后卻只有娛樂,現實和期待的落差讓自己被焦慮捆綁,從而沒能面對問題本身,去做出改變。而真正打破焦慮的方法也只能是面對現實,承認假期已過,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并努力去做就行了。而往往行動一開始,整個焦慮的情緒就不見了。
對我來說,現在最需要去努力地就是能夠更快地覺察到問題,面對問題,因為有時候是在無意識中就犯錯了,然后事后再去分析。聽完這兩節課,整體最大的收獲是確定自己是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的,不像以前總會有種無力感,覺得自己是不是改不了,而現在只要是碰到讓我糾結該不該去做,該選擇做什么時,至少我有一個解決的工具,不管是當時就能填寫自律表格面對小我,還是事后才能填寫表格回顧整個過程。感覺會一點一點進步,不斷實踐總結的話一定能越來越快地面對小我,甚至無需再填寫表格。
真自由的狀態好像很少,以前讀大學備戰期末考試的某一階段的狀態不知道算不算,就是非常投入到學習中,知道自己每天該做什么,即時偶有同學約說出去放下風,也能拒絕掉。
有時認真想想,好像的確每次都在高壓備考的狀態下,反而是心態最放松的時候...因為所有計劃安排都能實施.不需要那么多磨磨唧唧的糾結焦慮...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那些..所以很多人說高三階段是我們人生所掌握知識的巔峰狀態也不為過..~/:,@P
是的是的...看來我們很多時候焦慮糾結拖延某個事情的時候,..要么是因為還沒有被逼到那個份兒上,要么就是這個事情本身的意義對我們來說不夠重大
嗯嗯,是的,就好像這周末要考試,這一周目標非常明確,我就是要抓緊時間看書,根本沒時間去亂想,碰到誘惑也能比較輕松地解決掉
以上是我們小組的討論記錄,每一條我都覺得超級棒,感同身受,大家的問題都很多,通過交流彼此都發現了原來被自己忽略的關鍵點,從而能更好的理解和應用自律。
填寫短期自律提升表:
這次的兩張短期自律提升表,我分別填寫了希望解決的兩個生活中的關鍵問題:女兒的睡覺和吃飯習慣。然而回顧昨天的情況發現,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我自己總結了幾點問題沒能解決的原因:
1. 期待過高、不切實際,因為現實和期待偏差太大,導致自己仍然很情緒化,這種情緒反而影響到女兒,使其更抵觸新的習慣養成。
對女兒習慣的形成速度期待不切實際。想想我們大人想改掉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多長時間?僅僅依靠理性就能說改就改嗎?不能!那我怎么能要求一個小孩子幾天時間就養成一個新習慣呢!!那么,我應該怎么做呢?首先,降低期待,尊重客觀事實,去好好復習一下《習慣的力量》那本書里關于習慣形成的原理,為女兒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習慣養成計劃。
2. 不能以身作則。
認知到這一點,必須特別感謝討論組的小伙伴@姍丫,她舉了自己小表妹例子,讓我意識到了,孩子不能早睡的真正原因出在我自己身上。因為我沒有以身作則,到了約定好的睡覺時間,雖然嘴上催著女兒趕緊睡覺,自己卻還時不時打開手機查看信息。這是典型的不以身作則,孩子是最敏感的,她肯定意識到媽媽不會睡覺,那我為什么要睡覺呢。
3. 不能堅持執行
女兒總是反反復復無法養成這兩個好習慣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雖然制定了規則,卻沒有堅持執行,經常會縱容她。那么她就明白了,這些習慣或規則是可以被打破的。?
我打算接下來好好反思以上三點原因,真正解決女兒的生活習慣問題。
答疑環節
兩天的答疑會,我分別提出了困擾自己最嚴重的兩個問題,都得到了易仁永澄老師詳盡解答,問題尤其是限定性思維和信念的問題被解開,人就會有種豁然開朗、能量十足的感覺。
【Q&A】
【學員提問】
【問題描述】如果自己原有的限定性信念比較頑固,時不時就會冒出來,對某件事期待很高,自己也能理性地看待現實,可是還是很痛苦,是不是說只能鼓起勇氣面對現實,帶著痛苦前進,直至痛苦消失,不再內耗?
【導師回答】
1. 記得一個前提:任何獲得都要有代價。
2. 期待很高,如果也不想降低期待,也不是說一定有問題,你可以有若干策略。比如說,你一次性要很多東西,這就是期待很高,你要不就投入更多時間精力、要不就調用其他資源,這些都是代價。沒有代價不可能有收獲。
3. 如果你覺得這些代價不是內耗,那就好。比如說我吧,當我發現我出于恐慌區的時候,我就會判斷,是否要在恐慌區,如果要的話,那就說明你的責任要求你這么做(第三節課再講責任),那就可以承載痛苦。
4. 關鍵要有意識,能量的使用自己是要看得見的。這樣就可以了。
我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任何獲得都要有代價。-----我想到的通俗說法:“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不勞而獲”…
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卻被自己和很多人忽略的現實!小我就是喜歡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必須正視事實,想要到達較高的期待和標準,那么就要付出更多的能力和代價,我愿意嗎?是不是這個期待達不到自己就無法快樂?那么好吧,你就應該去承受接下來為了達成目標而必須付出的代價。
如果這些代價范產生的痛苦是我可以承受的,那我就會繼續呆在升級區,雖然很苦難,但是當認清事實之后,自己不會再去產生更多負面焦慮情緒,不會再跟自己內耗了,而是接受必須付出的代價,承擔責任,把能量用在實現高期待上。
【Q&A】
【學員提問】
【問題描述】
1. 請定義“半途而廢”這四個字。
我思考了一下。在這個問題里,真正的半途而廢是項目沒完成而放棄,而不應該是之前學的技能沒應用上
2. 笨,從構詞法上表示:竹子里面的本,本是什么呢,是一層非常薄的膜。笨是什么意思呢,表示的是這層膜怎么都點不破。也就是說,笨表示的是點不破。
----我始終無法完成項目的那層膜隨著我的學習找到新的解決方法得以捅破了!
3. 請問問自己,你笨么?
----我不笨呀,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雖然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是大部分學習老方法的人所不懂的,那我怎么還傻傻呼呼抱著老方法不放。我的目標是完成項目,而不是應用過時的技能,而且這個技能還是我學了很久卻學不好的技能(也許根本不適合我,而不是我笨)!我明白接下來該怎么做了,以目標和價值為導向去完成項目而不應拘泥于方法,要不斷否定、超越原來的自己,這樣才能升級,由于自己不斷嘗試新的方法,這將是一次極速成長的體驗,打破原有只有吃苦耐勞一點點學習才能獲得知識的固有思維,也正是這種限定性思維方式讓我卡在那里死磕,現在終于想通了!我需要打破思維的局限,大膽嘗試新學的方法!謝謝永澄老師!
----原問題---------
原來在做的一個項目,用我花了幾個月時間學的技能去做很麻煩,而且進展緩慢,突然間現在了解到有了新的第三方工具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做好,而且功能比我自己做還要好,只是這個第三方工具需要每月支付一點服務費。現在我的問題就來了,我也認同這個新方法,但是又不甘心把老方法扔了,因為我學了很久呀,而且還沒完整地利用這個技能完成過一個項目的,心里總是覺得自己這樣不是半途而廢嗎?不是證明自己很笨學不會用不好嗎?
【導師回答】
1. 感謝你的利他主義,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問題。
2. 我建議,學習Port訓練營,就是接下來的訓練營,它可能也會叫寫下來訓練營。這個訓練營會告訴你,做事情,關注目的、目標是否達成,而不是自己用了什么方式。
我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這個問題是在我解決了最開始的項目停滯問題之后又產生的新問題,可見盡管我們很努力,也在不斷地行動,但是問題還是會層出不窮;反而你如果停滯不前,問題卻好像不存在一樣,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更多的人選擇逃避和推卸責任,而不是行動。因為行動并不代表著問題徹底沒有了,而是在升級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還需要繼續去解決,繼續成長。
這讓我理解了,擁有正確的信念是多么重要!我們必須把問題當成成長的基石和契機,這樣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排斥,而是興奮,感覺到自己要升級啦!
言歸正傳,上面這個問題,其實還是需要首先抓住本質,利用我們俱樂部的元規范之一:本質導向。我首先要思考我做這項工作的目的和目標是什么?--是完成項目,從而實現目標。那么使用什么方法重要嗎?--不重要!
自己又想到了一個形象一點的比喻,比如小紅帽要去外婆家,大家都走的一條路被倒下的大樹堵住了,過不去,或者要費很大勁才能跳過去;這個時候,她發現了一條小路,不僅比原來的路好走,而且更近,從這條路回來的人也證實了這一點,但是這條路很少有人走,大部分人都沒走過。那么,如果我是小紅帽,我要不要走這條小路呢?
這就是我現在遇到的問題,我到底要不要嘗試新的方法來完成項目呢?--答案已經確定無疑,必須嘗試用呀!因為自己的固有信念和從眾心理不去嘗試新方法不是很傻的行為嗎?
永澄老師關于“笨”的解釋太精妙了,一下幫我捅破了那層窗戶紙,讓我的思維感覺興奮地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也理解了,為什么很多牛人喜歡不停地思考問題,這種思考和突破自我思維局限所帶來的愉悅感,是暫時逃避帶來的短暫滿足所無法比擬的。
非常期待能參加Port的訓練營,學會如何通過書寫達成目標。
查看小伙伴們的答疑集錦請點擊以下鏈接:
真自由訓練營-【答疑集錦】
聲明:本文理論內容均來自幸福進化俱樂部易仁永澄老師的真自由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