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的態度應該是奔著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發泄情緒,不解決問題。
前段時間跟老公吵了一架,事后深入反思,發現吵架也是一門生活藝術,因為不管是夫妻,還是母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獨自生活在自己的思維版圖之內。每個人根本無意了解別人的思維版圖,別人是怎么生活的,別人對問題是怎么思考的,一旦發生問題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開始吵吵,矛盾接著就該出現,很多時候每個人為了避免矛盾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誤解也懶得解釋,長期下來一點點小矛盾在心里集結,事雖不大,但多了就會難受,到一定程度就要爆發,這個爆發其實就是促進雙方溝通,解決內心積壓的矛盾,讓別人看到你是咋想了,了解自己的思維版圖,進而促進問題的解決。
看到了吧,定期吵架其實是有利的,有助于雙方通過激烈的方式展開討論,進而回到相對平和的狀態去解決積壓的問題,讓身心靈來一次大的調整、放松。每一次吵架都有助于親密關系更進一層,因為每一次吵架都能促進人反思自己在這種關系中犯了什么錯,進而改進自己,從而更好的來經營接下來的關系。
我這上面說的是相對成熟的人的做法,無理取鬧的女人,惡習成癮的男人不在討論范圍之內,因為女人不長大,男人不控制,這些都是無解的問題,只要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并下決心改了,那才有意義。
前段時間跟老公吵架是因為每天晚上固定的讓老公給帶飯引發的,孩子下午加餐,一般都特別多,剛放學回到家,他一點都不餓,每天都強調我不吃飯,我也就不再管他了,一般就回新家呆著了。(我們做飯在老家,睡覺在新家,新家老家有一段距離,天一黑就不愿意再出門且每天都是我和孩子形影相伴)可偏偏到晚上七八點兒子會吵著要吃的,他特別樂意給他爸爸打電話,剛開始是打著玩,爸爸也覺得新鮮,屁顛屁顛的給兒子提飯,后來孩子上癮了,自己也會操作手機了,沒事就給他爸去個電話,弄得他是不勝其煩,天天來家叨叨我。
那天他實在忍無可忍,就對我一通發火,我也不吭,聽之任之。等他氣消了,我在跟他來個有效溝通。讓他知道,他從來沒有管過孩子,我不管多忙多累孩子都是我在打理,每天放學一個女人拉著一個孩子回到沒有一點煙火氣息的家中,別說孩子了,連我也是沒有一點激情,看到家中空無一人,心里都像泄了氣的皮球,打不起精神。前一段時間都是放學趁著天明燒點飯,孩子只吃幾口,幾天下來我是一點煮飯的動力都沒有?,F在干脆不做,天黑啦孩子餓了就更不想再回到老家給他做了,才有了每天給他老爸打電話這件事。
我跟他說,把你放到我的位置上,你來試試就知道了,別一味的站在你的角度考慮。通過這件事,我們兩個人都來改變,促進事情向好的方面發展。我們達成的協議是:你沒事多回家,陪我們一起吃飯,而我呢,盡量協調好孩子吃飯的時間,也盡量做好不打擾你(往新家買套餐具、炊具等),都共同反思自己在這件事上的做法,讓事情有壞到好,更加和諧的向前走,不影響夫妻、親子關系且促進我們更成熟。
看到了吧,他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的感受,他不知道一個人帶孩子那種失落感,最主要這不是一天兩天,他是三年五年要做的事,你只要不說出來是沒有人理解你、考慮你的感受的,作為一個正常人,我也不會天天唧唧歪歪的跟他說那么多,自己的事兒干就是了,可是你的想當然讓他不理解,這時吵架就是一個溝通的途徑,就可以讓他舍身處地的想想我們,把他放在這樣的位置上他是怎樣的感受,促進雙方的溝通了解。
很多人會說,平時不會跟他做好溝通工作,要知道你跟男人溝通成本是很高的,你天天唧唧歪歪他說你矯情,根本起不到作用,只有通過相對激烈的方式讓他認識到事情的本質。男女在很多問題上因觀念造成的差錯是很難說清的,例如男人工作回家會對老婆嫌東嫌西,可是沒把他放到這樣的位置上,是誰都不好過(家務、孩子累死人)。你跟他說他不會理解,只有大的撞擊才能讓他對事情有所認識,不然一直是想當然的想法在作祟(我天天在家做牛做馬的累死啦,你在家里面優哉游哉了還跟我怨東苑西了,他情緒天天比我們大,他的不了解、不理解弄得我們是非常惱火)。
認真想想公婆、夫妻、母子之間都是如此,乃至于我們人跟人之間相處都是這重模式。所以不用太回避吵架,甚至得有固定的時間段來吵架,吵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這才是吵架的意義所在。愿我們都能在吵架中更進步變得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