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在《逃跑》中有這樣一句話:
一旦女人決定了要嫁給誰,那個男人唯有立刻奪路而逃才能自救。
葉子一遍遍回味著,此刻腦海里只有一個感受:毛姆說的太對了!
的確,毛姆的諷刺一如既往讓人哭笑不得,愛與責任能割裂地如此清晰,大概理性到極致也就是感情的最大危機。是不是我們都要求了太多,
又要愛人的深情,又要把未來把現實都放到他的肩膀上去。
要愛的像詩人,又要負責地像醫生。
愛到深處就必然舍生忘死萬事以你為先,這算不算另一種道德捆綁?
最后的最后,心里只有一句:
我是多么愛你,只是少了一點和你過完一生的信心。
我們通常以為愛情是感性的,知識則是理性的。然而我要告訴你的,卻是愛情乃一種至為復雜的知識活動。由于戀人相信自己完全看透了對方的本質,而且他是唯一掌握這個真實知識的人,所以有人曾戲弄地把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套用在情侶的關系之上。“主人主宰了奴隸的命運,但是奴隸卻對他的主人了如指掌。”你控制了我的身心,不過我看穿了你的真實。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你不能主動,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來潮問候幾句的時候,平淡和緩不慌地應答,你不該成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節性陣雨的沙漠植物。
但是,
我想我可能等不到你了。
最近一段時間,為了忘卻,也為了新生,葉子選擇了游覽世界各地,重新出發。在路上找回自己。
她不僅更新了簽名:
其實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世界,只有讀懂了自己,才能夠真正了解這個世界。
還寫了許多帶有感觸的旅行日志:
? ? 愛情是一個讓人向往和神圣的東西,而失戀卻是一件讓人痛苦萬分的事情。在克羅地亞首都游覽時,參觀了一座失戀博物館,創館人的意愿是希望參觀者在目睹別人的失戀之后釋懷療傷,盡快走出自己的失戀陰影。然而,我認為博物館創始者真正要告訴他們的是:多看看別人失戀的故事,讓他們明白如今的自己不過是過去的他們,吸取一下經驗,化解了心中的埋怨,微笑著去面對自己接下來的人生。
生活中,有人因失戀產生惡意的報復,有人一蹶不振,還有的人反目成仇。如果這些失戀的人能參觀這個博物館,相信會把它看做生命中一次成長的經歷,一次人生的歷練,一次生活中的小感冒,剩下的全是感激。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館里關于玫瑰精油的介紹。據老師傅說,玫瑰精油,3000~3100公斤玫瑰花才煉出1公斤,聞著精油的味道可以使人心情愉悅。家中有一瓶薰衣草精油,助眠用的。在玫瑰歷史博物館中,我看到了一個曾裝了幾百斤玫瑰精油的大鐵罐,塞子上仍有淡淡香氣,我相信那是65年前的芬芳,但卻也聽到有人說是博物館作假了,不過我依舊相信。
細細地讀她寫的每一個字,仿佛世間的美好,撲面而來。
子禾也相信,不能排除人云亦云,但是一個美好的事物確實是令人想去相信,畢竟不相信就是不認可美好的存在。
世界上本來一些美好的事物,在一些人的口中卻變了一種味道,雖不知道如何去評論,卻只想說:世界這么美好,為什么要用齷齪的內心去玷污它那樣純真的面目呢?寧愿去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也不要去丑化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一件事。
最后葉子在旅行日志的結尾寫到:
其實我們都無法做到讓大家都喜歡我們的,我們無法做到完美,所以評價人,我們只需要看他在面對那些不喜歡的人時,真實得有多精彩就足夠了。
村上春樹不是說過這樣一句話么,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么也長久不了。
就像葉子最喜歡的一首詩寫的那樣
沒有等到月光和花開
也沒有等到晨風和離別的問候
在我眼中
相遇可以無數遍
可我愛你,只有一遍
可你不愛我,也只有一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