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小組的目標是要完成mv剪輯的100%。”
我虎軀一震,看了看充滿雄心壯志的少年少女們。
——這是我們最近在進行的教育實驗活動,由孩子們自己制定項目學習的主題內容,每次項目學習有一個小時的自由學習時間,孩子們需要自己制定當次活動的目標、計劃,再通過討論確認小組內的分工、解決問題的方法,整個學習的過程由孩子自主決定。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老師主要的工作是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且提供必要的方法、技巧上的幫助,注重培養孩子的計劃、監控、評估的思維過程,而不插手具體的知識、概念上的學習。
提出這個目標的小組,學習的主題是“拍攝一個mv"。我想了想他們目前的進度:確定了mv的形式、主題,背景音樂和素材沒有選定,沒有下載,更別提腳本、分鏡了,然后他們說今天就要完成剪輯工作的100%?
人艱不拆,我決定先不質疑他們的決定,而是問一問他們制定這個目標的理由和判斷。
“你們目前的進度到了哪里呢?你們有把握今天可以完成剪輯的工作嗎?”
“剪輯起來很快的啊,我們的音樂決定好了,一會每個人分工下載素材,下載好了配合背景音樂剪輯起來很快。” 少女A這樣說的。
“老師,關鍵是要有200%的信心啊。”少年B握拳。
其他組員沒說話,但是眼睛里面閃著光——有的孩子屬于無知者無畏,不知道剪輯一個視頻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有的孩子被其他組員的樂觀感染,也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還有的孩子始終處于懵懂狀態:“既然大家覺得沒問題,那就這么辦吧。”
自由學習時間,孩子們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先進行分工,小組內的6個成員,少女A擔任會議主持人,少年B擔任會議記錄員,我在旁邊樂呵呵的看熱鬧。
一開始,討論的過程還算有章法:小組很快就mv的背景音樂、主題調性、人物達成了一致,并且拉出了mv的主要框架:片頭+片尾+7個反派的故事片段。——時間過去了10分鐘。
然后,根據背景音樂的長度確定了mv的總長,找到片頭、片尾素材后,根據時間長度算出了每個反派人物需要的素材長度時間。——時間過去了15分鐘。
正式開始剪輯,主持人給大家進行了分工:自己下載音樂,其他人分別去下載反派素材的電影,統一傳到少女A的電腦上進行剪輯。
整個過程在這里卡住了——下載音樂要先下載軟件;不同的電影在不同的資源網站上,有的需要付費;有的電影不用付費,可是下載的網速實在讓人著急;有的組員開始分心,開始投入的關注起電影情節本身……整個會議室里此起彼伏的發出“怎么辦~”“這個下載不下來啊~”“xxx你別看啦,快干正事~”的尖叫聲。——時間過去了40分鐘。
這時主持人正在焦頭爛額的關注自己剛剛不小心斷電的電腦,完全無暇關注討論的失控。
我決定加一把火:提示他們自由學習時間還剩20分鐘。主持人抬起頭幽怨的看了我一眼,嗯,也許該出馬了,我心想。
示意他們停下手上的工作,幫他們梳理了他們目前為止的討論,列出目前他們被卡住的問題:音樂、視頻素材的下載,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網速、資源需要付費等原因導致不成功),讓他們自己討論解決的辦法。問題的解決很快有了結論:孩子們決定迂回作戰,放棄需要付費的電影正片,下載免費的電影預告。——時間還剩10分鐘。
接下來,引導孩子們進行了一下對接下來工作量的評估,哪些工作可以分工在家里完成(例如下載素材的工作),交給誰完成視頻的初步剪輯,如何遠程的溝通,遇到問題改如何解決,怎樣討論,下一次線下學習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討論完這些問題,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已經結束了。
自由學習之后,按照慣例是分享今天的學習成果。看著白板上雄心壯志寫下的“進度100%”,少年們不甘的說:實際進度“1%”。再對比另一個學習小組高效的討論、計劃性的進展,mv組的孩子們顯得有些懊惱。
成果分享之后,我讓兩個小組的主持人、記錄員分別分享今天的感受:
少女A說:同時操作電腦和主持會議有點慌亂,而且也不太會管人,過程中有點沒有秩序。不過最終能夠解決問題還是很好的,相信接下來的實際剪輯會很快。
少年B說:討論過程中對進度的貢獻還是有的,就是記錄得比較亂,都是在記錄大家的想法和觀點,后來被推翻的結論就被劃掉了……好像沒有結論。
對比另一個小組的主持人和記錄員(小C和小D)
小C: 我們小組的討論很好啊!大家都很活躍,沒有跑題,我們今天完成了構圖,也有分工和計劃,下周就可以完成作品了
小D:很享受整理觀點的過程,我先記錄了討論的流程,然后記錄了大家的觀點、結論,也記錄了下一步的分工。
因為小D的記錄邏輯很好,我鼓勵她分享自己的記錄給另一個小組的組員一起學習,出乎意料,原本有點浮躁的mv小組都很認真的參考著小D的筆記。
分享結束之后,特地看了看mv小組的下周計劃:完成mv制作的100%!
嗯,我選擇相信你們吧。
雯子老師的反思和感受:
1.制定目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契機。
在真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制定合理的目標原本就是很重要的一環,而且也并不容易。制定目標,需要對問題的有一定的了解,對問題的難度和復雜程度有判斷、也要對可以解決問題的資源(時間、人力、工具、客觀條件等)有合理的評估。因此,合理的制定目標、調整目標,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學習契機。
2.決定幫忙之前,不妨看看熱鬧。
在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中,老師需要將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想要忍不住幫忙之前,不妨先選擇相信,耐著性子“看看熱鬧”。比起幫學生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反思自己作出行動和判斷背后的原因、思維是什么,畢竟項目學習的過程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種具體的知識、技巧,而在于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思維、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或許需要老師忍耐一下,幫忙之前先“看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