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堅持原創分享第61天
昨天晚上聽了劉友龍老師的焦點療法的網絡課程,對關注正向這一點又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每個人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為自己的生命盡了全力。每個人都希望被人尊重,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跡,對世界有正面的貢獻。每個人都在窮其一生在尋找自身的價值感和被他人認可的認同感。
想想真的是這樣!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話,贊揚自己的話。被誰批評了會恨得牙癢癢,甚至以牙懷牙,惡語相向。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人人都有被認可的渴望,人人都在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如果我們沒有看到他變得更好,不要著急,時機未到,他一定在尋找那個契機。堅冰之下,暖流涌動。你的急不可耐,可能有時又把他打回原形。
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避免揭傷疤,關注正向也就是一個賦能的過程。對于成長,對于關系,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怎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才是關注正向呢?
1.雖然(負面),但是(正面)
我們平時,特別是和孩子交流,想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喜歡用“雖然、但是”的句式。其實孩子很聰明,一下子就能看穿我們的那點小心思。我們的重點在“但是”后的要求,前面鋪墊的要求就是給他額頭抹蜜,想讓他達成后面我們想要的結果。
比如:雖然這次考的不錯,但是不能驕傲喲!你是怕他驕傲。怕他下次退步!這樣提要求的說話方式豈不是讓他有了壓力,他會喜歡嗎?
那么,換過來。“雖然”后面說負面的,“但是”后面跟上正面的。
孩子,雖然這次考的不是很好,但是試卷中比較難的幾道題你做對了。你也很了不起呀,你是怎么做到的,給媽媽講講,好嗎?
什么感覺?是不是立馬有了力量。讓孩子在肯定中汲取了想要變得更好的信心和動力!
2.我不確定,但我確定
孩子,我不確定你將來能不能成為一個知名的作家。但我確定,這么愛讀書、愛思考的你一定會更成熟、更有思想、有更美好的前景!(肯定孩子的付出,肯定的告訴他努力會有回報的)
3.至少,起碼
至少你能不讓事情往更壞的地步發展,已經很不錯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起碼事情沒有變得更糟糕,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肯定是他做出了努力,才使事情沒有變得更壞)
4.一般化
其實誰遇到你這樣的問題,都會和你一樣難過的!(理解他的軟弱)
5.背后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理由
孩子,你不想上語文課,背后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理由,一定有你的難處,是什么呢?能和媽媽說說嗎?(理解、尊重,建立關系。關系是溝通的前提。沒關系就無法溝通。)
挑錯思維是去能,關注正向是賦能。學著用一雙慧眼,關注正向,發現正向,正向表達。這是改善你親子關系、親密關系、人際關系的一劑良藥!
這劑良藥不苦口,很順耳。關鍵在于將我們以前的“反思”變為“正思”。看到美好,就是看到希望。看到他人的美好,就是給予他人力量!
知道容易,做到很難。知道是沒有力量的,知道并做到才是有力量的!
修行,一直在路上。不斷修行,方有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