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我花在溝通主題上的閱讀也是拼了。因為一直感覺到自己與人交流的溝通能力比較欠缺。這在與家人、同事、朋友及群聊當中常有所體悟。有很多的想法和表達都是在當時的情境已過,心情平靜的時候才會涌現出來,這種感覺很不爽!因此是我的一大塊心頭病。是病就得治!這周讀的這本《非暴力溝通》比之前看的《溝通圣經》和《溝通的藝術》更突出了實用性。在這本書中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教了我們一種非暴力的一種交流方式,讓我立刻意識到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溝通問題所在。
一、何為非暴力溝通?
? ? ? 在我們的概念中,暴力意味著打打殺殺,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來自語言上的暴力也屢見不鮮,被我們隨意使用。”比如言語上的指責、諷刺、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人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而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傾聽,能使我們情義相通,樂于互助,這種溝通方式稱之為”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來主導生活。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
二、非暴力溝通套路
? ?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提升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而其中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則是我們需要掌握的溝通套路的基本要素。
1.要素一:觀察 ?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說出觀察的結果。非暴力溝通并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它只是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于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
舉例1:他昨天無緣無故對我發脾氣。“無緣無故”是評論。他發脾氣了也是評論。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傷或別的。而如果這樣表述:“他告訴我,他生氣了。或是“他用拳頭砸了一下桌子。”則是描述了觀察結果而不含任何評論。
舉例2:我女兒經常不刷牙?!敖洺!本褪窃u論。而如果這樣說“本周我女兒有兩次沒刷牙就上床睡覺”這才是是描述了觀察結果而不含任何評論。
2.要素二:感受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要注意區分感受和想法。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并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員無法表達情感,那是很悲哀的。表達內心的感受,不僅可以促進親情,還可以改善工作。在書中作者列出了清楚地表達感受需要的豐富詞匯。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另外在表達感受時,示弱也有助于解決沖突哦。
舉例1:”我覺得你不愛我?!啊澳悴粣畚摇辈皇歉惺?,它是對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斷。而“我很傷心”或“我十分痛苦”。才是表達自己的感受。
舉例2:“如果你不和我說早安,我會覺得你不在乎我?!薄澳悴辉诤跷摇辈皇歉惺堋K菍λ藨B度的判斷。而如果這樣說“每天早上,你沒和我說早安,我感到有點孤單。”則是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3.要素三:需要 ?它是感受的根源,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非暴力溝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不是某種具體的行為。一種要素是否被當作需要,關鍵在于它能否促進生命的健康成長。作者在書中列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有的7種基本需要:
自由選擇、慶祝、言行一致、滋養身體、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
舉例1:“我很傷心。因為你沒有做你答應我的事情。”這句話只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沒有提出對自己感受負責的需要,而如果這樣說:“你沒有做你答應我的事情,我很失望。因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則體現出了自己對感受負責的需要。
舉例2:“你嗓門那么大,嚇死人了?!叭绻麚Q成”你大聲說話時,我有些煩。我需要安靜的環境來學習?!眲t才能體現出自己對自己感受負責的需要。
4.要素四:請求 ?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后,我們要請求他人的幫助,而請求的方式決定我們能不能得到他人的積極反應。因此我們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舉例1:“請讓我成為我自己。”“讓我成為我自己”是一個模糊的請求。如果我們這樣說“我希望你告訴我,即使你不喜歡我做的一些事情,你仍然會和我在一起”,這樣才算提出了明確的請求。
舉例2:“我想更好地了解你?!边@句話也是個模糊的請求。但如果換成”我想有要多一些的時間和你聊天,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每周和我吃一次晚飯”,這種溝通的方式才是提出了明確的請求。
通過以上我們掌握和理解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現在我們放大招,將以上四要素連起來就形成了非暴力溝通的套路,如果我們將此套路熟記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去,定會出現與眾不同的改變,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從此減少了申辯、對抗等造成的隔閡的反應,而培育出人與人之間對彼此的尊重與愛。
非暴力溝通套路運用:
1.對待自己: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2.對待他人: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1)觀察
我/你所觀察(看、聽、回憶、想)到的有助于(或無助于)我/你的福祉的具體行為:
“當我/你(看、聽、想)到我看到的/聽到的……”
2)感受
對于這些行為,我/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你感到……”
3)需要
什么樣的需要或價值(而非偏好或某種具體的行為)導致我/你那樣的感受:
“因為我/你需要/看重……”
4)請求
清楚地請求(而非命令)那些能豐富我/你生命的具體行為:
“你是否愿意……”
舉例: 早上出門好不容易打了一輛出租車,而且時間很趕,想要馬上就走。在出租車上,我告訴司機我要去的地方后,司機說不認識這個地方,讓我下車重新打一輛。我納悶呢,這不是有GPS嗎?興許是不愿去那個地方,但是他在說讓我下車重打的時候并沒有一種建議的語氣,而是很隨意,很沖的語氣。我當時很生氣,不愿意去就算了,還這種態度。但想到在這樣周末高峰期和司機生氣,下車重打很不明智。于是我將非暴力溝通的套路用上,說:“師傅,當我聽到你說你不認識這個地方,并要讓我下車重打一輛車時,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和焦急,因為我非常著急要去那個地方與難得從外地過來的一個朋友碰面,您看您是否愿意讓我用手機導航來為您指路?“結果,司機看到我如此的誠懇的與他溝通,立馬答應了我的請求,將我順利地送到了目的地。用這種非暴力溝通方式,即便對方開始有情緒,也能夠被我們逐步軟化下來。而當我們提出具體的請求時,對方也會認真考慮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真的給我們帶來傷害。學了就要用,讀了本篇文章的你,不妨一試。相信你會有一個全新的體驗。
三、非暴力溝通的好處
1、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
2、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3、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
4、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
5、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上述好處,我感覺很多東西還沒有真正的體會,因為畢竟是體驗不夠,所以只是對書中的知識點進行遷移,就請讀者大人們且暫讀之看之哈!
? ? ? 小結:學會非暴力溝通的套路,可以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受益匪淺。也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為淺薄。這是一本需要慢慢看、慢慢體會、慢慢學習的書。我相信隨著閱讀次數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我也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并學會運用這種非暴力溝通方法。因為我深信,提升溝通品質可以有助于我們建設一個友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