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何開始有效溝通
“何為有效社交?具體來說,就是如何與人進行有效溝通,并且能靈活地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在談話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談話目標,弄清他們想從你這里聽到什么,弄清他們關心什么。
盡可能多地抽時間了解對方,包括個人需求、年齡、性別、國籍、性格、家庭、業余愛好、心理狀態等等??梢栽囋嚒癢IIFM表”(英文What’s In It For Me的縮寫,意為“這關我什么事?”)。
這張表格可以幫助你了解談話對象,盡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滿足他們的需求。
你可以先找到對方的一位好友,從側面搜集你所需要的信息,摸清對方的興趣點,圍繞這些興趣點展開討論,你就能將對方的思維立刻集中到你們之間的談話里。
想象一下,一個人吧啦吧啦地對你說一堆你不感興趣或者與你無關的事情,你會關心嗎?答案顯而易見。你也許會隨聲附和,但是思緒已經飄到了九霄云外。
“一定要記住實現有效社交的頭號法則:千萬別忘了,對方關心的事情跟你關心的事情可能根本就是兩回事?!?/p>
摸清你的談話對象其實一點都不難,當你面對的是一個較大的群體時,你不會清楚地知道所有人的想法,這種情況下,你只要了解個大概就可以,可以通過下面的問題清單來摸清對方的大致情況,不是泛泛的對人群進行歸類,或是用某些既定成見去套對方。
“問題清單:摸清你的談話對象
1.我跟這個/這群談話對象之間的關系如何?
2.他們已經對我有了多少了解?
3.他們是我同輩、上司、下屬,還是三者兼具?
4.我在他們心目中的可信度有多高?或者他們在我心目中的可信度有多高?(比如你的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種族、閱歷、在某個話題上的專業水平等,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
5.我的目的是什么——告知、推銷、說服、激勵、激怒、恐嚇、撫慰、說和,還是制造矛盾?
6.他們希望從我這里得到什么?更多金錢、更多信息。還是希望得到一些感情上的支持?
7.我想要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
8.還有什么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我對他們的判斷?(比如我的個人需要、財務狀況、或者情緒狀態等,是否會影響我對他們的判斷。)
9.還有什么其他因素會影響他們對我的判斷?
10.我要說的話對他們有什么價值?”
二
如何分析有代溝的人
如何跟不同年齡段的人打交道?很多人再跟其他年齡段的人溝通時往往沒有想到對方的生活狀態,人們往往會誤以為很多人看待問題的視角跟自己一樣,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感覺很正常的言行舉止可能會讓另一代人難以忍受。
二十多歲三十出頭的人往往比較直接,他們會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需求以及對職業生涯的期待,。如果比他們年長,你要扮演導師的角色,跟他們分享你的知識或者技能。
三十多歲接近四十歲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聲譽,跟他們打交道時,要學會幫助他們爬上管理層,
“對年輕人來說,一定要尊重五十多歲的上司或者同事?!?/p>
如果你想到破壞或徹底切斷跟某人的聯系,那么你只要故意說錯幾句甚至只需要一句話就可以了。
千萬不要跟年輕的小同事說這些話:
想想看,把那些你永遠不應該說的話寫在一張紙條上,然后撕碎紙條,丟進垃圾桶。
三
如何提升自己的可信度
“要想成為一個可信的人,你不僅需要按時對現你的承諾,而且要讓你所接觸的人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跟對方溝通時,你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客觀性,職業道德和個人誠信。”
在傳達信息時,盡量拿出證據。盡量少用形容詞,這樣不會讓你的話語顯得空洞而不切實際。
用事實的例子或者講故事來支持你的觀點,來說服人們按照你的建議行動。
凱倫.伯格(美)著作的《如何實現有效社交》除了介紹上述內容外,還介紹了高段位溝通者需要具備的七個習慣以及解決沖突的技巧。其中列舉的案例都比較貼近現實生活,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比較接地氣,具有實際操作性。
無論是遭到何種反駁,還是如法沖突,首先要保持冷靜,保持均勻呼吸,然后根據集體的情況合理應對,對于同一個問題,你最好保持初心,回答的始終如一,這樣才能表現你的專業水平,以及避免被人抓到漏洞,導致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