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實他在我們這個年齡段中出現的頻率非常少,因為他的工作在大褲衩,他總是出現在CCTV新聞頻道,而現在的我們幾乎不關注電視里的那個角落。剛剛看完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完整版,所以想來整理和他的兩次相遇中,從他身上學到的些許東西。
? ?其實說是相遇兩次是假的,我只和他真正見過一次面。第一次真正對他的話深有感觸的具體時間我記不清了,那是我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了他在一個江西財經大學的演講,在登機前匆匆做的一篇長達45分鐘的演講,卻對我影響很大。
?
【THE FIRST】
? 15年暑假,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急迫的想要追尋一點點社會的腳步,今近早的去接觸職場,接觸那些自以為可以學習和觸摸得到的東西。說實話,這種感覺,可能不是我一個人想要的,很多人都亦如此。那時候還不知道自己是誰,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心猿意馬,(雖然現在我也不明白)更略有荒唐的認為,我接觸那些對我以后肯定有好處,即使我對它的領域一無所知或者興趣渺渺。
? ? ? ?所以,在對實習的概念和意義都不了解的時候,在當時那種急迫的心情下,我去了鄭州一個POS機的公司里,在那度過了七天,在一頭霧水中開始了“假實習”。
? ?每天的工作量幾乎很少,可是那種環境卻是我咬牙也沒能適應過來的。就在經歷了直到現在我也不想回想起的七天的時候,我終于沒能忍住,還是給老媽發短信說,斬釘截鐵的說我要回家,匆忙的逃離了鄭州之后,一直是尷尬和失敗的心理,直到看到白巖松的這篇演講。
? 在演講中,他提到自己在工作的時候遇到一個廣播學院大一的實習生,作為一個小有地為和聲望的小組長他把這個為靠著關系進去實習的實習生攆走了,回去上學去。
? ?很嚴肅的一段話解釋了他自己的理由:
? ? 學習與工作和未來的關系。我不能接受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學生就開始實習了,請問你實習什么呢?你知道你要什么嗎?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嗎?當你不能夠擁有一個系統的訓練,既包括知識的訓練,也包括思維方式訓練的時候,實踐對于你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缺什么,要補什么,實踐來自于擁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之后,他要通過實踐像一面鏡子一樣去照我的哪些方面是蒼白的。
? ?這段話,只是當時他演講中的一點,卻是像罵一樣,把我瞬間罵醒。在我自己不斷長大的路上,身邊是很少有人去指導你的,去和你溝通對于一些東西的看法,去指導你每一步應該按照怎樣的節奏或者應該掌握了哪些東西之后再接著前進,每一個階段自己都是按照別人那樣懵懵懂懂了走過,甚至沒有人告訴你你走的對或錯,方向是不是已經偏離了你應該走的路線。
? ?當時來看,鄭州之行或許是極其錯誤的,現在來看,也并不是全是錯的。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里說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矛盾永遠存在,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希望當時的負面性能夠一直讓我銘記,成為現在或者以后的正面性。去讀書,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搞清楚自己的方向之后,慢慢向現實,向實踐靠攏,不然急功近利之后藏著一個對自己都無知的自己,向社會提交了一個自我的殘次品。
?
【THE SECOND】
?第二次相遇便是在先鋒書店,那天考完試之后,就奔向現場,我去的時候人已經很多了,很多人一大早就等候了,見面會可是在下午才開始的。全程也只能在人縫中和別人手機的錄像中看到他,一直靠聽聲音。
? ?他這次也分享了很多我們這個時代人忽視或者丟掉的東西,比如,我們對很多東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一些詞語天長地久,出生入死,上善若水。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層面,卻不知它們真正的意思和用法。
? ?譬如出生如死。通常被我們理解是一個人在戰場上出生如死,膽量很大,其實從人體的生命循環來說,人出生以來就是要入死的。呱呱墜地的那天就標志著有入地離開的瞬間。
? 每次演講之后總會有提問的環節,我是那個從來都不敢提問的人。因為我覺得提問是非常需要水平的,你問一個特別愚蠢的問題怕人嘲笑,問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又會略有尷尬。在這次演講后的提問環節中,有三個人的問題讓我印象深刻。
A關于迷茫
一個讀完博士的女士,從新疆遠來南京,作為一位大學教師,依然迷茫不知所措,目前是在生存的逼迫下,謀得一份工作,面對未來,她依舊迷茫,希望白巖松可以略微指點一二,幫助自己把未來看的更清楚些。
B關于專業
我站在兩個高大的帥哥后面,在提問的環節,他一直高高舉著手,我就一直好奇在他的當前年齡里會提問什么。就在連舉手十幾分鐘的堅持之后,主持人看到他并給了他機會,一張口就是滿滿的播音腔,他的問題是,在當前這個和而不同的社會里,自己這類專業的人除了好好學習之外,應該如何更好的學習播音,什么時候到達了可以去實習的成熟期?
C關于知識
一個男子問學習了很多,但如何把學習的東西轉化成自己可以賺錢的工具和謀生的手段呢?其實我覺得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問。
D關于人生
一對三十歲的夫婦,而那天正好是丈夫的生日,妻子在提問的時候始終激動哽咽,白巖松看到她這樣就立馬走過去和他們夫婦倆合影以作紀念,丈夫隨即幫妻子問了她想問的東西:我們到達而立之年,面對自己的以后,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道理,去了很多地方,面對自己,面對未來的時候還是那么迷茫,不知所措。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迷茫。
? 自己的未來不是一個陌生人幾句話就能描述清晰的,別人永遠都沒有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
?作為長輩和前輩,或許能夠在專業上指導你,自己更需不斷努力。
? ?自己對于最后一問的回答是:學很多東西,只能幫助你更好的認識生活,可是想要去謀生,去賺取物質上的滿足,你必須要有一個主打的技能成為你的中心核心的競爭力。你必須在某一項的技能上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無論到哪都可以靠它謀生,當它足夠你物質生活的時候,你可以繼續發展其余的技能。
?
? 還有很多大學生的提問,有些是大一的學生,但是從他們的聲音和語調中,可以聽出是滿滿的沉穩,年齡雖小沒有絲毫的張揚。
?這些便是兩次從他身上經歷到的東西,雖然也有負面的新聞,但是這個 犀利的男人,小眼睛帶著眼鏡卻贏得電視機前很多人的喜愛,博識,幽默,魅力難擋。
? ? ? 他曾說過,人生的兩種狀態:謀生,樂生;人生要做的兩件事:感恩,結緣.
? ? ? 在成長的一路上我們會遇見很多值得學習的前者和長輩,能夠找到那個真正聽進去他的話的人,那個自己的無形的導師,即使距離甚遠也無關緊要,找到那樣一個人就是我們進步的開始。
? ? ? ?感恩,結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