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學(xué)生放假,我因?yàn)殇浺还?jié)課,放學(xué)時間較其他班級晚了一些,但和平時相比,放學(xué)時間還是比較早的。
送完孩子,到路邊有小吃攤。想到小姑娘在辦公室等了那么長時間,還在自覺寫作業(yè),就想著買個零食犒勞犒勞。
“苕皮?不記得給小姑娘買過。那就嘗嘗這個吧。一張苕皮有點(diǎn)少,那就再來一根腸吧。”
老板很熱情,做好后又用小紙盒裝了一下,小小的兩份食物在袋子竟然顯得鼓鼓囊囊一大兜。
掂著食物上樓,竟然碰到倆娃:“咦,你倆怎么在這兒?剛剛不是已經(jīng)下樓了?”一看到他們沒有遵守路隊規(guī)則,悄沒聲溜回來,我有些生氣。
“我倆東西忘帶了,回來拿東西。下不為例。”看我有些慍色,男孩趕緊解釋。
“這邊剛放學(xué)那邊就忘記帶東西,一點(diǎn)不上心。趕緊回家,別讓家長著急。”我叮囑道。
倆娃連忙答應(yīng)。
“唉?老師,你手里掂的啥?”從我身邊走過的男孩好奇的問到。
“給烔烔買的苕皮和火腿腸。她一人在辦公室等時間太長了,安慰一下她。”我笑著說。
“給我一個吧。”男孩說著頭往前湊。
“不行,這是買給烔烔的。只有這一根腸,不能給你。等下次買的多了,一定給你吃。”我婉拒。
“給我一根吧。”男孩扭轉(zhuǎn)身,嬉皮笑臉的伸手就要從袋子里面往外掏火腿腸。
“不能拿,放下。我已經(jīng)給你說了,這是買給烔烔的,不多。”我加重語氣再次強(qiáng)調(diào)。
看到我的不悅,孩子略顯尷尬,很識趣的縮回手,一溜煙跑了。
看著他的身影,望著手里的火腿腸,我陷入了沉思……
對于這根火腿腸,我是不是不該拒絕這個男孩?但看到他不在乎我的解釋,嬉皮笑臉的樣子,我斷然拒絕。
作為一個母親,拒絕男孩的要求,為的是對小姑娘的安慰、獎勵。
作為一名教師,拒絕男孩的要求,為的是孩子的行為。一名四年級的孩子,最起碼的尊重與理解應(yīng)該有。何況,這根火腿腸是給比他還要小的妹妹。
看著小姑娘一臉驚喜,滿足的地吃著苕皮和腸,老母親心里卻沒有了最初買零食的小開心,只剩下了內(nèi)心的糾結(jié)……
平時,我會在班級里面給孩子們分享一些烔烔的零食給班級里面的孩子們。在教室里,他們一邊吃著或多或少的零食,一邊聊著天,很是開心。
但這次卻不同。我想讓他懂得:與人相處,邊界感一定要有。
(記:因?yàn)楫?dāng)天放假,沒有時間與男孩多聊聊。但這個話題,我覺得有必要與所有孩子聊一聊。
又記:是不是我想太多,過于糾結(jié)了。糾結(jié)自己當(dāng)時太自私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