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以為烏魯木齊只有夏天和冬天,至于春天和秋天就是在穿不穿秋褲間的短暫切換,“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可不是傳說,在喀拉峻的5月,游客們把近膝的積雪卷起來,下面的山花還開的正歡呢。但是那一年,我卻體會到烏魯木齊春天的氣息。
2013年,我有了午后散步的習慣。4月初的植物園還有些冷,灌木叢積雪殘存。每天走在同樣的路上,就發現了不一樣的變化,殘雪還沒消融,草地上已經出現了一抹綠色,“草色遙看近卻無”傳神之極。待到蒲公英的小黃花盛開的時候,春天的氣息就撒了歡的撲面而來,果樹不甘示弱,粉色的、黃色的好像一夜之間換了衣裳,樹葉卻只羞答答露出嫩芽,只等著一場春雨展露綠葉。走著,看著,一天天感受烏魯木齊春天不同的樣子。也是那一年,開始聽徐文兵老師講解《黃帝內經》,細說中國字藏著的秘密,閱讀南懷瑾老師的《原本大學微言》,懵懵懂懂中體會不一樣的感覺。
以前朋友很多,泡吧、徒步、打球各種活動應接不暇,感受卻簡單,時間就是白天與黑夜,心情就是快樂與無聊,食欲就是飽腹與饑餓,日常就是工作與生活。。。好像黑白剪影,涇渭分明。慢慢的,聯系的朋友越來越少,對自然生活的感知卻敏感了許多,看天氣不僅關心數字化的溫度,還開始查看節氣;開始喜歡太陽升起時照在臉上慢慢變暖的感覺;節奏放緩了,慢跑也好,散步也罷,體會花草樹木的味道,不再追求配速和心律。數字化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益處,讓我們更加精確的管理自我和生活,習慣了用經濟和健康指標評價自我在社會中的位置,可是,這些數字也是一種束縛,把自我局限在有限的認知范圍。人既然是萬物之靈,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精密的感知體,用身感受,用心覺察,應該能體會更多數字之外的五彩繽紛:真、善、美!
終于感受到烏魯木齊的春天,雖然短,但一樣生機勃勃,雖然這感知來的遲了些,但也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