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社交媒體的事件又出現了,這次美聯航居然把一個亞裔的男人暴打下航班,整個亞洲都因此沸騰了。
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是這樣報導的,網友們也就按著這個思路進行批判和問責,雖然有視頻、推文為據,我們依然無法判斷事情的客觀性與全面性。所有的信息都是網絡與媒體強加給我的,一種青年人特有的叛逆與懷疑的心理讓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新聞內容,一種獵奇的欲望讓我寫下了這篇文章。
當大數據時代來臨,傳統媒體一家獨大的優勢已不復存在,于是一場閱讀量與流量的戰爭悄然開始了。在這動蕩中一篇極具煽動性和身份的自我認同性的文章無疑是威力巨大的武器,在改良武器的過程中媒體往往會夸大一些事實、掩蓋一些真相,即使是最理智的人也只能對此保持懷疑態度,而沒有辦法揭開黑幕縱觀現實。而媒體把閱讀量賺夠了也就轉身離開,對于事件的后續發展除非有巨大的反轉,不然完全就是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于是公眾不自覺的陷入了一種恐慌,就如最近的美聯航事件,好像亞裔的人總是受到欺辱的,這還和我們傳統文化的懦弱中庸的思想有關,而大部分人不會知道往往歧視的發生地也對其他人有所歧視,最有力的證據不應該是一個事件,而是受到傷害的事件發生率,以及各個人種遭受暴力的比例,可通觀網絡,此種數據不僅少有,且難以被人接受和傳播。
事實上,被掩埋的事實太多了,那些反轉的故事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但在真正的事實被發現以前已經有人受到了傷害,對這種傷害的彌補絕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完成的。更多的人變成了熱點事件的圍觀者和傳播者,而不是事實的挖掘者和問題的解決者,他們在傳播新聞時獲得的虛假的自我認同感讓其沉迷其中,不敢承認自己的渺小。而那存在感終究是泡沫,生來容易,守護不易,于是只得不斷的吹起,最后精疲力竭而盡是空虛的靈魂。
別揪著美聯航不放了,去做一件真正的事吧,如果你是美聯航暴力的受害者,法律訴訟比哭訴更有效;如果你是義憤填膺的路人,去調查事件真相或挖掘美聯航的風評歷史比圍觀更有價值;如果你是美聯航的常客,投訴問責或者選擇其他航空公司也絕對比抱怨譴責更可靠。你看,有這么多的事可以做呢,我身為一個中國人干嘛去譴責美聯航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