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圖VS行動
既迫切的希望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可就是沒有去改變自己,仍然被自己的舒適圈束縛著,還是喜歡在舒適圈里轉悠。這也是為什么沒能從自我拷問的怪圈中跳脫出來的原因:有意圖,沒結果;有目標,沒行動。
在《思維力量》里提到:決定自己智力的不是自己的IQ,更不是自己在學校取得的成績和現在的經歷,而是自己的行動能力。一種能夠照著自己的觀點、決定去行動而達到自己預想的那個結果的行動能力,或者用一個時髦的詞叫“踐行”。
丘吉爾說:“我不看重別人說了什么,而是去看他做了什么,行動才是真實的事實。”我是怎么說的、怎么希望期待或者打算的,這些通通都不重要,重要是的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特別是在面對紛繁復雜的誘惑和各種分散注意力的事情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做了才會有收獲。不管是短期的收獲還是長期的收獲,它都是行動后的結果。
我在財富源動力俱樂部的關于十二項財富創造能力訓練中的精力管理,就特別能體現出行動的重要性,我提前規劃了一周的時間到底怎么用,四個模塊的能量到底怎么分布,這是行動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按照規劃去繼續執行,每天到了某一個能量模塊的時間點,就要把時間分配給它去做相應的事情,當我這樣執行下來的時候,會清晰的發現自己一周的收獲比之前一個月的收獲都要充實,這一周里只有按部就班的跟著節奏走,所有的時間都很充實,沒有后悔說:昨天我要是把什么什么做了該有多好,今天我有拖延了。
行動決定一切,當然一個聰明的行動會讓自己能使自己距離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更近。
知日錄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