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逆境中滅亡,便在逆境中華麗轉身

眾所周知,司馬遷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是什么促使他萌發要寫出前無古人的著作呢?

原來在漢武帝時期,司馬遷子承父業任太史公一職,有次因為太耿直,為李陵打了敗仗,投降單于一事而辯護,沒想到因此招來無妄之災,被判施以宮刑。

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因為《孝經?開宗明義章》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司馬遷有感于愧對先人,為人恥笑,也曾想過一死了之。但為了完成父親的夙愿,他忍辱負重,閉門修史,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寫出了《史記》,為后世正史翻開新的篇章。

如果當初司馬遷趨炎附勢,躲過了李陵之禍,可能他寫出的就是普通的《太史公書》,而不是被后世奉為舉世佳作的《史記》了。

司馬遷由于身陷囹圄、遭受宮刑,他撰寫史書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不僅僅看作是對歷史的總結、而是把自身的命運多舛聯系在一起,在他編寫的人物傳記中,蘊含了他的人生觀點,所以他描寫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活潑,一改過去史書的晦澀難懂,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為后世的元雜劇提供了很多素材。

可能古人那時候的臥薪嘗膽,當今的我們已經很難體會,他們悲慘的際遇和心路歷程了,我們日常生活碰到比較多的逆境是學業和求職的挫敗感。

馬云高考考了三次才勉強考進師范大學(因為本科專業人數沒招滿,破格入取),他當過秘書,銷售,做過搬運工,想去學越劇卻因為形象不佳被拒之門外。

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一名大學的英語老師,被人預言做不了五年。

后來他醞釀成立翻譯社,非但沒賺什么錢還入不敷出,只能去義烏采買小商品,以貼補家用。

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他沒有放棄,他30歲的時候,被評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師,終于在一次出差美國的機遇下接觸到了互聯網,他的命運由此出現轉機。

他的創業團隊來到北京給外經貿部做網站,因此認識了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吸引到了風投。

兩年后成立了阿里巴巴,又用了四年的時間建立了淘寶網,后來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談笑風生,實現了人生的逆襲。網上流傳著一個寫他的段子: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當然你的事業可能一帆風順,沒有碰到過失業的挫折,世人或多或少人都感受過身體上的病痛,沒有人能像霍金那么勇于和疾病做一輩子的斗爭,坐在輪椅上挑戰他的宿命。

霍金17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起初他并不用功學習,和其他同學一樣沒有人生追求,只知道吃喝玩樂。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他可能只是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直到21歲,病魔不請自來,他的身體開始不聽使喚了,患上了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癥(漸凍癥),被醫生宣判只剩2年的生命。

起初,病魔來勢洶洶,他都想放棄一切學習和研究了。

后來,出現了輪椅,這個終將伴隨他一生的伙伴,然后他開始發奮圖強地工作和生活。多次坐在輪椅上過馬路遇到車禍,他不愿向命運屈服,一次次又“站”了起來,病魔使他的身體日益嚴重地出現殘疾,但他卻力爭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學習。

在一次治療肺炎的氣管手術后,他完全失去了語言能力,即使在如此艱苦卓絕的情況下,他仍然沒有自暴自棄,他堅持探索宇宙的起源,終于寫出了震驚世界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到世界各地做巡回演講。

逆境使人越挫越勇,迸發出生命的韌勁,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即使被苦難壓彎了腰,也不能輕易向命運投降。

逆境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需要時間的磨礪,堅強不屈之火的鑄造才能為己所用。

逆境是一筆隱藏的財富,埋藏內心深處為人所不知,挖掘的過程是痛苦的,卻能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收獲。

現今,大多數人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逆境中打拼,最終華麗逆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