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底到2020年初,12周的德國幼兒園實習就要告一段落了。第一天,心里是惶恐的,最后一天,心里是滿滿愛的。
1
C1德語課之后,幸運加巧合,很快在家附近的幼兒園開始做語言實習,一周五天,每天6小時。
這是一家比較新的幼兒園,剛建了5年,是多語幼兒園,以強化德語及其他語言技能為特色。共有三個組,兩個爬爬組,收6個月到3歲的小孩;一個幼兒組,有3到6歲的小孩。
我在幼兒組工作,一開始是22個小朋友,后來陸續又來了3位,目前25位小朋友。除了大部分德國小孩子以外,還有來自土耳其、波蘭、中國、非洲的小孩子。
周一和園長見了面,進行了面試,當場錄取,并留下一個小時適應。周二就開始工作了,8.30到15.00,中間休息半個小時,自帶午餐。德國勞動法規定,每6個小時要有30分鐘的休息。
后來從第三周開始,工作時間調整為8.30-14.30,沒有午休,早下班,不用帶午餐了,和小朋友們一起吃午飯。
園長是一位短發、干練、友愛的女士,滿頭的銀灰發色暗示了她不小的年齡,變換的粉紅、桃紅、柳綠、嫩黃簡約式少女上衣,溫柔美麗的穿搭,彰顯著她年輕活潑的心。
幼兒園有三頓飯,早餐8.30,午餐12.00,下午茶15.00。每個小朋友在幼兒園吃午飯,每月收費75歐。早班或晚班,即早餐或者晚餐如果也在園里吃,再交10歐餐費。如果三頓飯都在幼兒園吃,每月90歐。
我的孩子以前在離家更近的一家幼兒園,早晨熟睡,早餐多在家吃,下午的茶歇是自備裝背包帶過去,只是午餐在幼兒園吃,每月60歐左右。
有搬過來的媽媽以前小孩在柏林上幼兒園,說每個月餐費僅僅7歐。
就餐費而言,全德差別不小。
2
能在幼兒園實習,對我來說是件開心的事。我個人是很喜歡和老人孩子在一起的。小時候,和太姥姥,姥姥,鄰居五姥姥在一起的美好經歷,使得我對老人總有一種親近感。而小孩子,純真的心靈、美麗的眼睛,金發、棕發、黑發、紅發的小娃娃們,尤其喜歡。
兒子以前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天天接送,廚房、操場、玩具室,只是匆匆一瞥,中午吃的什么,也只是看到幼兒園廚房門框每天貼的照片。
當時真想深入到幼兒園后方,看看每個地方是什么樣的,每個時間點是怎么運轉的,每個活動是怎么安排的。這下,遂愿了。雖然不是家門口的兒子曾經去過的幼兒園,但是這個新幼兒園也不錯呀。
房頂、外墻,都是綠色的,坐落在一大片綠草地上。院子里有三棵聳入云端的松樹,里邊有一個小木屋,被小朋友們稱為森林。松樹后邊是一個高坡,配有滑梯。
院子里有一個沙坑,四四方方,邊長約2.5米,每個角固定著一根鐵棍,掛著鐵環,鐵環上連著帳篷的一角。這是一個藍頂帳幕,四面透風。每天閉園時,帳幕蓋到沙坑上,防雨。每天開園后,小朋友們到院子里玩時,帳篷再滑上去。
沙坑旁邊是秋千,有一個是圓形的搖籃,還有兩個是小板凳形狀的秋千,下面都鋪著軟軟的防摔減震木屑。
院子里有一間收納房,架構分明,墻上釘著結實的掛鉤。一排排掛著四輪小汽車、三輪小推車、二輪自行車等。
置物架上放著幾個沙坑玩具筐,收著鍋碗瓢盆、鏟桶、冰激凌模型、蛋糕模型等工具。架子上掛著結實的繩子,有時小朋友玩的的時候每人手里拿一根繩子,騎車時粗繩拖在手上,很拉風的樣子。
收納房的地上放著雙人腳踏車,三輪車,滑板車等。還有一個大的網筐,里邊裝著足球、籃球等球類,上面蓋著防潮坐墊。
幼兒園通往院子的是兩道結實的玻璃門,推開,有一小塊水泥空地,然后就是草坪,收納房,沙坑,秋千,森林,滑梯了。后來又多了一些年輪久遠的樹干,供小朋友們攀爬,平衡木玩。
站在收納房和玻璃門的水泥空地上,會有擴音效果。每當老師們喊“收拾了”“收拾了”,聲音都會更洪亮。
3
打開從幼兒園正門的玻璃門,隔間是換鞋處,或者鞋套處,右手邊是辦公室。接下來是一道玻璃門,往里走,左手邊是依次是爬爬組2,爬爬組1,
我所在的幼兒組離院子更近,里邊是一套一的布置,寬敞的大房間分為幾個隔斷,檔案柜,教師工作區、早餐區、畫畫區、小廚房區、建筑工程區、變裝舞臺區、讀書角,還有一面生日墻,掛著小朋友們的生日。
幼兒組里邊有個小房間,作午休靜區用。還有一個更小的房間,是玩具收納間和教師掛衣間。
幼兒組外邊是個色彩桌,透光的比靜電貼厚一點的彩色軟塑料紙放在筐里,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桌面是玻璃的,打開開關亮了起來,是白熾燈暖白色的感覺。
小朋友們可以感受不同色彩的變幻,比如,藍色與黃色疊加變成綠色,還有尋找紫色,橙色的折疊方案,等等。
色彩桌對面是一套桌椅配著一個書架,書桌側面掛著小學生的減重雙肩背書包。書架上有打印機,有埃及文字的印章,有數字,有字母。旨在通過讓小朋友們接觸數字和字母,增加將來小學的熟悉感,提高數字和字母辨識度。
幼兒組正對的是一個運動大廳兼音樂廳,也是玻璃門。里邊有個工具間,放著大健身球,呼啦圈,小汽車,還有音樂器具。
運動大廳里有靠墻固定的木梯,小朋友們可以攀爬,有厚厚的墊子,有很大的皮優表皮的積木塊,小朋友們可以搭建。還有空心帶孔的木箱。
4
很巧,實習之前參加了一個讀書小組,在讀《愛的教育》。入職前幾天,工作初感受來不及詳細記錄,簡言之,體會到了“愛的教育”,教育就是愛。身邊圍繞一圈洋娃娃,覺得工作不累,反倒是來享受愛的滋養來了。天使,童真,無邪,美好,希望。
但是也能感覺到,每個集體里,總有一個小胖子,一個小調皮,一個大美人,一個搗蛋鬼,一個小話嘮,一個小乖乖,一個小機靈........
當時工作了一周的時候,寫下了幾行文字。
25個小孩子,名字都已經記下來了,每個小朋友個性如何,也有所感受。我看到了什么,我心中記住了什么,哪個瞬間讓我感動,哪個狀態又讓我回首經年?
心中的涌動,快快記錄下來吧,不然,時間流逝,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日復一日,新鮮感漸漸消失,激情漸漸散去,就沒有心情再記錄了。
我在重走自己的童年,我在治愈自己的童年缺憾,我在走兒子的德國幼兒園之路,我在設身處地,我在感嘆。
好幾次,在青蔥翠綠的院子里望著填空,眼含熱淚。明朗的天,藍天白云,亦或陰暗的天,細雨蒙蒙。
從經濟的角度,身邊的朋友們似乎都陸陸續續過上了悠然靜謐的田園生活,我還在鬧市蝸居一隅。
從感情的角度,似乎總是愛在天涯海角,團圓之路漫漫。
精神上,常常喜樂,孩子們是可愛的,孩子們是天使,是下凡到人間的。
工作感受的不足之處:很多的日子,和孩子們沒有親密接觸,沒有建立親密關系,浮皮潦草的過一天。不喜歡這樣,忙碌,嘈雜。
我更喜歡一對一,好好用心陪伴一個個。雖說要職業化一碗水端平,但是,就如每個媽媽也有偏愛一樣,一段時間以來,我還真是由衷欣賞某幾個小朋友,從性格到長相從內在到外表,都是我非常喜歡百看不厭的,愛屋及烏的也喜歡他們的父母和老人,甚至想象將來他們長大的樣子。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