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寶寶選擇一所合適的幼兒園

上一篇關于擇園誤區的文章發出后,有許多朋友后臺留言,說我的文章干貨太少,強烈建議我整理幾條為寶寶擇園的建議。我思慮再三,怕寫不好。但是又有大量家長特別想要“一些方法。”不得不承認,我們步入了一個“方法論”的時代。那么我就從一個幼兒園老師和幼兒園家長的雙重身份來為大家談談如何為寶寶選擇一所合適的幼兒園。

之所以用“合適”而不用“好”,是因為,選擇幼兒園,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比如:家庭經濟實力,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接送方便程度等。選擇幼兒園,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幼兒園最基本的功能,除了為學齡前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服務”功能,服務家庭,服務社會。因此選擇幼兒園,“就近入園”可以放在首位。當然,有時間有金錢有家庭閑散勞動力的各類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以及一夜逆襲的屌絲富一代屌絲家庭,可以直接忽略這條。

如果幼兒園在基礎功能設施,師資,辦學理念,生活服務等方面差不多的情況下,家長就可以選擇離家或離單位近的幼兒園。我們現在的交通壓力很大,老人接送,交通工具不利,惡劣天氣時,一所近的幼兒園的就能凸顯出它的方便性。

不建議家長選擇校車接送的方式送孩子入幼兒園。近幾年,幼兒園校車事故頻發,雖然許多幼兒園都配備了專用校車接送,國家監管也非常嚴格,但,車在路上不由己,校車司機和跟車教師的責任心也各不相同,安全隱患很大。2009年我參加一家社會機構舉辦的園長培訓班,在幼兒園經營管理課上,講師就給我們說:“非常不建議幼兒園校車接送孩子,危險系數太大,應該想辦法把這個責任推給社會。”不管把校車意外事故的責任推給誰,對于園方和社會承受方而言,只是責任的卸載。作為老師,我可以理解幼兒園為幼兒生命安全所擔的沉甸甸的責任,但作為媽媽,我們不講責任,我們要講萬無一失。

那么怎么考察一所幼兒園是否正規呢?先“看”!

一看幼兒園基礎設施是否齊全。基礎和齊全是關鍵。

幼兒園是否配備了足夠幼兒活動的室內外活動場地。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有的幼兒園沒有院子,孩子不具備戶外活動條件,沒有陽光,風,花草這些自然因素,孩子的成長一定會缺失很多東西。(當然,覺得二手煙無所謂,覺得大人逗孩子無所謂,覺得父母缺席孩子無所謂,覺得一切無所謂的家長可以忽略這一條。)

還有的幼兒園,活動室小,逼仄,由別的房子改造而成,這樣的幼兒園,大人走進去都有壓迫感,何況喜歡追逐玩鬧的孩子們。一位家長朋友曾給我講過:他的孩子小時候,先是上了一所小幼兒園,當時活動室太小,孩子總生病,嚷嚷不去幼兒園,說“太擠”,后來,家長意識到,孩子是覺得幼兒園教室空間太小,不舒服!就給孩子換了一所教室大的幼兒園,孩子果真從此以后不再頻繁生病,慢慢喜歡上了幼兒園。不要覺得孩子小,對環境無所謂,其實孩子對環境最敏感,開闊的環境和場地,有助于人消除不安和緊張情緒。活動室到底多少平合適,還要看一個班的班容量,總體而言,人走進去,感覺自然舒服,沒有緊迫感就可以了。

關于基礎設施,家長只看活動室內跟幼兒有關的就可以了。當然,基礎設施中的各類用房,比如服務類用房和供應類用房:保健室、隔離室、晨檢室、教職工辦公室、教職工專用廁所、廚房、開水間、消毒室等,越齊全越好,有的幼兒園把一個房間兼做幾個功能室,對孩子而言,也沒有太大關系。

幼兒活動室,比較標準的應該是具備每個幼兒專用的衣帽儲備櫥,生活設施有:水杯櫥,毛巾架,盥洗室(有的設在活動室外),教學設施有:各類多媒體機(顯示器,電腦),鍵盤樂器,幼兒桌椅,玩具櫥、書櫥等。當然,有的幼兒園配備不是很齊全,只要能滿足幼兒的生活和學習需求,也沒太大關系。

幼兒園室外設施,最基本的應有沙坑、戲水池,一些大型玩具。(這是普通幼兒園,高端幼兒園或貴族幼兒園有的還設有賽馬場、高爾夫球場、擊劍場地等,我這等平民百姓也是只見過,沒接近過)

家長還可以著意觀察幼兒園的一些細節:比如,一些容易磕碰的邊角沿,有的幼兒園非常細心,用軟包材料包住了;樓梯設計,大扶手下邊會有適合幼兒的小扶手;廁所隔斷有高低合適的小扶手,防幼兒跌滑……這些小細節,能充分彰顯幼兒園以孩子為本的理念。

在活動室的內外,有的幼兒園貼滿了幼兒設計制作的童真童趣的各類作品,更換頻繁并種類多樣化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窺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搞的很認真。

二看,老師態度和孩子在園狀態。從這點可以窺見辦園者的基本理念。

這點也不能一概而論。但好的幼兒園,老師應該是自主性更高一些,老師作為智能型人才應該是主動發揮自己的知識才干,而不是被當做機械勞動力,每天按幼兒一日生活常規做重復性非常高的工作。

一般而言,每個班級應該配備三個及以上老師,老師能倒班休息,體力和精神不過度緊張勞累,才能有更好的狀態陪伴孩子游戲,學習。有的私立的以商業運營為目的的幼兒園,每個班配備兩名老師,更有甚者,有的大中班只有一名老師,老師們全天無休,所有的精力都奉獻在孩子的吃喝拉撒上了,哪里有時間搞教研,提高專業基礎知識,更別提給孩子科學高質量的引領了。

好的幼兒園,孩子們的自由度一定相對較高。但不同班級,不同教師因性格不同,孩子的外在表現也不盡相同,這條家長們可以作為參考。

家長考察一所幼兒園是否中意,還可以聽!

一聽在園家長對幼兒園的評價,側面考察一下幼兒園的口碑。

建議找和自己育兒理念相同的家長了解情況。有位媽媽跟我講,她給孩子選擇的第一所幼兒園,就是因為聽了一位“奶奶家長”的評價才決定的。“奶奶家長”當時說:去吧,去吧,這所幼兒園可不錯了,吃的好,每天都有肉吃!老師也很好,熱心極了!這位媽媽本是期望孩子在幼兒園能接觸一些藝術類活動的。結果進了幼兒園才發現,幼兒園除了讓孩子們寫拼音,算算術,看電視,整“紀律”……藝術課基本要靠課外特長班學習,伙食也不讓人滿意(老人和年輕人關于吃的標準可能不太相同),菜品不豐富。老師呢?在招生接待時確實很熱情,平時卻總是板著臉,冷若冰霜。她所感受到的,和“奶奶家長”描述的完全相反。可見,聽也要找對對象。

二聽幼兒園工作人員怎樣介紹幼兒園。夸大其詞,過分熱情,用專業生僻概念搪塞家長,以標新立異的課程做噱頭的,一般都是招生幌子,并不能說幼兒園不好,只能說,如果不是新建園,這所幼兒園對生源還是有需求空間的,跟慕名前往,生源爆滿的幼兒園是有區別的。

許多幼兒園的招生人員把自己的“課程”說的天花亂墜,什么新的理念,培養孩子多么卓越的某某能力……教育家尹建莉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而我則認為:學前兒童,年齡特點在近百年內無明顯變化,人類也無明顯進步,那么一切新的“理念”和“課程”也不過是方法論。一般幼兒園開設的以五大領域為基礎的主題課程完全能滿足于孩子發展需要,家長們不要過分迷信“新”的東西。(當然,我并不是說新的東西不好,是提醒家長警醒,不要被幼兒園以提升課程為表象的商業運作所蒙蔽)

近幾年私營幼兒園競爭激烈,幼兒園紛紛主推自己的特色課程,有的幼兒園在自己的特色課程上做的很有聲有色(比如英語,音樂)家長也可根據孩子的愛好選擇對口的幼兒園。

好的幼兒園,在課程設置上,尊重孩子發展的個體差異。小班幼兒生活化課程更多些,對大中班幼兒,更重視他們的學習品質。當然,這些東西家長表面是看不出來的。如果有可能,更深入的了解一下幼兒園的課程,選擇起來也更加有的放矢。(加上這條,估計還得再整一篇關于幼兒園課程的干貨)

最后說一說家長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選擇公立幼兒園還是選擇私立幼兒園?

我只聊聊我所了解的公立園和私立園的優劣勢吧: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無論城市公立園還是鄉村公立園,辦園經費都是很充足的,而且要求是專款專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幼兒園各項制度的有力執行和幼兒園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無論是家長關心的幼兒伙食,還是幼兒園軟硬件配備,幼兒課程開展,公立園都夠“標準化”,但美中不足的是,許多公立園因為“體制內”教師多,教師年齡偏大,造成個別教師工作熱情不足,懈怠、傲慢、拖沓等現象,當然公立園也有許多對工作非常有熱忱的老師。

反之私立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在“市場調節”下,反而積極蓬勃的形象更多些。但有些私立園因為要節約經費,在教師培訓,教師福利方面相對欠缺些,導致教師整體素質提升難,或教師流失率偏高。

同等收費同等辦園條件的幼兒園,建議家長選擇有職業理想的老師,因為,無論辦園條件多么好,教師都是影響幼兒在園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林林總總說了這么多,不知道大家認為夠不夠“干貨”,希望對每位擇園的家長有所幫助。可能許多地方我沒有概括全面,也有許多地方說的有些偏頗,但只要能給大家一些“選擇”提示點,總是好的。到底選擇哪所幼兒園,最終還要家長綜合考慮而定。

希望每位寶寶都能在父母和老師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