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趙昂老師,我工作一年多了,開始職業倦怠,在辭職和堅持之間糾結。該怎么辦?
工作一段時間,失去了新鮮感,這很正常。有人的做法就是不斷換工作,保持新鮮感,甚至會因此掉入一個一年一跳槽,三年一轉行的轉換規律。還有人的選擇就是一直死扛,讓新鮮感消失,也讓倦怠感消失,把工作當做無可奈何的生存方式。
如果是有目的地轉換,或者是真實的接納,這兩種方式都是可取的。但如果為轉換而轉換,任倦怠而倦怠,那就真的需要調整了。
喪失工作熱情怎么辦?這里有三種方法:
1.拓展工作領域,不必追求直接的物質回報。職業倦怠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自己對于工作已經很熟悉了,“閉著眼睛”都能做完,每天都在重復,沒有意思。那么不妨在工作時間盡快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后嘗試拓展工作領域。寫文案的可以做做設計,做個體銷售的不妨練習大客戶銷售,做行政的也可以學習如何做一個好PPT。在給自己擴展工作領域的同時,是在擴展自己的能力范圍,這時候,不必追求直接的物質回報,而是看重可以開始嘗試的工作機會。人們總是對于陌生的事情感興趣,而陌生的興趣或許經過練習可以拓展為未來的工作方向。
2.挑戰工作難度,不必在意是否成功。對一份工作的熱情降低,多半是由于不再有難度了,那么每次的工作就變成了例行公事。提高興趣的一個直接的方法,就是給自己樹立一個高難度的目標,然后不斷挑戰它,直到成功。就像是爬山,每天爬山坡,即便登頂也會索然無味。如果不斷尋找更高海拔的山峰,那么攀爬挑戰的過程也不會讓人厭倦。只是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這個目標最好是與工作結合,是老板期待的,這樣更容易爭取到資源支持;二是有挑戰就有失敗,調整重來就是了。
3.結合自身興趣特長,創新工作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嘗試著把這些興趣和工作做一個結合,實現創新。一個中學老師喜歡寫作,就通過開公眾號的方式傳播教育理念;一個工程師擅長思維導圖,就用畫圖的方式做內部技術培訓;一個做市場的人喜歡理性抽象思維,就諫言成立市場研究崗位專門研究市場策略。這些方式都是在工作中尋找新的可能性,只要不默認一件事是不可改變的,就會出現新的機會。
做一份工作,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從生疏到專業,從興奮到無感的階段,甚至這是一個基本規律。但那更像是一個工業階段產品線上的工人的狀態,在信息時代,具備了更大自由度和更多創造性的知識型工作者,為了不讓自己喪失工作熱情,必須做些什么,打破這樣的規律。但前提一定是主動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并主動開始調整。如果一個人既不想陷入倦怠狀態,又不想努力嘗試,恐怕就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