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幾個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關于我的閨蜜H
H和我相識于初一,個子很高、性格潑辣。盡管我倆性格相差很大,但是經歷了高中、大學不咸不淡的偶爾聯系,我們依然是無話不談的、有著十多年深厚友誼的閨蜜。
后來我倆一前一后結婚、懷孕。更巧的是,我倆預產期也只差了兩天,她要比我早兩天。但是到最后我卻提前預產期兩天生了。我生完溜溜球一個星期后,他家果果出生了。都是兒子,要不然真定個娃娃親。
她生娃的過程很坎坷,經歷了催產、剖腹、孩子住院觀察等等。在經歷了這場生死考驗后,她不止一次給我哭訴一定不會生二胎,因為生一個命都快沒了!
而她的兒子也在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NICU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觀察和治療。具體的,我只記得她說當時孩子體檢出來很多問題,都相對比較嚴重吧。而她在剖腹產后從斷斷續續的昏迷中醒來之后,連孩子都沒來得及見一面就分離了半個月。
而她現在給我的感覺就是,以前風風火火的她瞬間像變了一個人:柔弱、無助、悲觀、憂愁。這種狀態從她生完孩子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孩子八個半月左右。
因為公公婆婆盡管年輕也不樂意給她帶娃,因為她沒法兒工作就要低聲下氣向老公要生活費,因為沒有房子她只能帶著小小的娃娃來回奔波,因為性格稍微強硬就被指責挑剔不講理,因為待在娘家太久就被媽媽嫌棄上過大學受過高等教育不還是在家帶娃……
種種原因,讓她話語間都是抑郁、抑郁還是抑郁。我說你老公呢?這時候難道不是應該他出面協調解決嗎?答:忙著掙錢,哪里管得著這些家長里短。我無語。
第二個故事,關于我的同學的老婆,遠嫁的W
這是一位外地遠嫁到我們這里的小姑娘,20出頭,比我們小了整整八歲。長得非常漂亮,愛美、愛打扮、愛逛街。他們比我們早結婚半年,女兒比我兒子大四個月。現在女兒放在老家讓老人帶著,夫妻倆在外地上班。
小姑娘在懷孕期間受罪不少,孕吐嚴重,所以剛懷孕就辭了職。我同學也就是W的老公算是一位居家好男人,洗衣做飯什么的,都是男的來做,小姑娘也算是有福啦。直到W快生的時候,一個人回到我們這里待產時,情況卻變得不一樣了。
她老公家是兄弟兩個,嫂子蠻橫無理,婆婆也更偏向于這個相處時間更長的、本地的大兒媳。
沒結婚之前,嫂子就加了姑娘的微信,給了姑娘一個下馬威:咱家的房子都是我們的,你倆可別惦記。
W臨產前有次不舒服了,想讓老公的哥哥開車送她去醫院看看,嫂子就說她嬌氣,說她那時候都沒有一個月產檢一次、沒有花那么多錢。婆婆也附和著大兒媳,就是,現在人咋那么嬌氣,我們當時懷孕怎么怎么干活了吧啦吧啦。
W的家鄉更為靠北,氣候相對涼爽,所以她在我們這里就覺得怕熱,這里的夏天熱得她實在受不了,何況孕婦本身就怕熱,所以姑娘就經常性地開空調。于是嫂子又開始挑毛病了,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不用交電費,就使勁兒用啊?
W坐月子的時候請自己媽媽過來照顧,因為飲食上面還是不習慣我們這里。生完娃娃沒幾天,姑娘的爸爸在干活兒的時候從樓上摔了下來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媽媽只好回去照顧爸爸。姑娘哭了,心疼擔心爸爸,也心疼媽媽,覺得自己真是個不孝的女兒。當然,月子里嫂子哪里會放過她呢,依然各種找事兒。
等娃滿月了,姑娘就抱著娃去找她老公了,還好她老公也是在姑娘的老家那邊工作了。而后來娃斷奶了,倆人合計著經濟怪緊張的,于是打算請婆婆過來幫自己帶帶娃,好出去上班掙點錢。婆婆以一家老小需要照顧為由拒絕了,請了多少次婆婆都不愿意去。無奈最后他們就把娃送了回來。
只是偶爾看到姑娘發的想念女兒的朋友圈,我有些心疼;
只是偶爾看到姑娘的姑娘被曬得黝黑的皮膚和穿的臟兮兮的衣服在地上爬時,我也有些心疼。
第三個故事,關于我的一位同事G
G和我懷孕的時間相差大概一個月吧。當時我倆還經常交流,什么咱的生育津貼會報銷多少啊,你家男孩兒女孩兒啊,起了什么名字啊什么的。
她比我早倆月就提前休產假回家了。后來我還在上班的時候就聽另一位同事說,G的孩子被查出畸形,打掉了。同事還勸我讓我早點回家休息吧,咱們這邊廠太多了,污染嚴重,對身體不好什么的。我當時也挺害怕的,畢竟G那么健康、那么活力。
等我休完產假回到公司,我發現她也來上班了。只是她不像以前那么熱情了,甚至我主動跟她說話,她也不吭聲了。整個人變得低落、沒精打采。
聽他們說,G剛來上班的時候大家都不清楚她啥情況,就一直問她,你家閨女兒子啊、誰幫你帶啊、叫我們看看照片唄之類的。她只是尷尬地笑笑不說話。后來大家不知怎么都知道了,就沒人再吭聲了。
所以說,當了媽媽后,你們都快樂嗎?
據我所知的,大部分都是雞零狗碎的不開心的日子。
有在家全職帶娃五六年、早已與社會脫節的媽媽;
有夫妻關系日益冷淡的、對婚姻失望透頂的媽媽;
有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失去了那個原本非常優秀的自己的媽媽;
有身體狀態大不如前的、身材逐漸變形、皮膚愈發蒼老的媽媽;
……
所以說,當了媽媽后,你們都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