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低的動能更大—椅子下的人會把椅子上的人拉下去
夫妻同修,有效溝通,學習成長自己,用對對象
紫羅蘭花婆婆的故事,世界因為的存在而不同
每個人即使紫羅蘭,又是花婆婆
活在催眠世界里,每天被催眠又每天催眠別人
故事:一年級孩子說數學沒考好,歸因于自己腦子笨,原因是什么?方法:種信念,你會越來越聰明。校長肯定,這個孩子是1000個孩子里最聰明的孩子。現在,孩子成績名列前茅。
學與不學習的區別在于:能否帶著覺知做建設性的催眠。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守住底線:利己,不損人。
催眠語言,思維上堆,詞義外延越來越廣。
催眠繞過意識跟潛意識說話的過程。
NLP是大腦使用說明書。
目錄:
當我們采用【后設模式】去尋回被扭曲、一般化及刪減掉的數據時,我們會更加頭腦清晰。相反地,米頓爾模式則是向上歸類,做出更多的一般化、扭曲及刪減。我們不再去找尋具體數據,而是往反方向找尋概括信息——去找大畫面。
1、猜臆
沒有說出獲得這數據的方法,而讓對方知道對方的思想或感覺。
例:
A、我知道你在想……
B、我知道你在懷疑……
C、我知道你來這里是為了一個目的
D、我知道你喜歡……
催眠:倆倆搭檔,分別進行催眠,與潛意識鏈接。
注意:
A、語音語調要有起伏,讓情緒更加豐滿;
B、語速放慢,要給對方留有想的時間;
C、最后,引導對方慢慢地抽離;
D、若對方被催眠入睡著,可以慢慢地跟對方說:讓自己慢慢地醒來,慢慢地數1、2、3,打響指,讓對方醒來。采取這種方式,你不會嚇醒對方;
E、催眠有一個先跟后帶的感覺;
F、被催眠后有任何的身體反應,可以告訴對方,在這里,你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完全放心。因為你自己知道答案,這但一定是好事情;甚至有些眩暈,也會得到改善;
G、催眠的順序沒有固定,可以因人而異;
H、生活中可以在完全清醒狀態下,保持覺察是否被對方催眠,并快速識別檢定;
I、對不利于自己的催眠去化解,對自信的催眠去強化。
2、因果
一件事引起另一件事(包括將事情的起因歸咎于自己以外的因素)。
語法包括:
A、X 使 Y
B、如果…那么…
C、當你…便會…
D、……因為……
例句:
A、假如你參加這個課程的話,你準會學會這些。
B、當你留心聽的時候,你就會學得越快。
C、多讀這些句子,你就會越來越熟練。
D、因為你在這里,你就很容易學到NLP。
E、只要你出席,你就會更想學習。
3、復合等同
把兩件不一定相同的事看成等同。
例句:
A、嫁給我,就嫁給了幸福。
B、你來到這里,就表示你愿意改變。
C、桌上一粒米,農民千滴汗。
D、他是一位好導師,你會受益良多。
E、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F、你能進入催眠狀態,就表示你能夠輕易地改變。
G、XX無常大米,吃飯不加菜。
注意:
語音、語調、柔和的眼神、真誠表露、聲音放慢、盯著對方的眼神
4、預設
語言上的一些預設
例句:
A、你學了許多東西。
B、你能夠做得更好。
C、你隨時隨地都在改變。
D、你還會用什么方法進入催眠狀態?
F、你現在可以看的更清楚了。
注意與拓展:
A、有個前提在那里才可以稱其為預設。
B、學習過程中,有被限制的感覺是正常的,要學會有意識地表現出來(比如,想沖孩子發火時,意識到并馬上做出調整)
C、實際生活中我們一直在使用預設,注意學會正面運用,要做到一夸一窩子,而非一罵一窩子。
D、身心靈層面可能我們是分開的,但我們在愛的需求方面是共通的,在靈性方面與人鏈接得越好,人際關系會越來越好,在地球層面我們是一體的,內在修為比內在技巧重要得更多。
F、趁著年輕,好好地“糟蹋”你的青蔥歲月。
G、思維無界限,行為守規則。
F、生命力狀態需要很好地呈現與綻放,但往往會被規則束縛自己的想象力空間。
5、虛泛詞
被名詞化的過程用語。
例句:
A、溝通、理解、交流、解決…
B、只要當你相信有辦法解決。
C、當你進入催眠狀態時。
D、允許你的直覺。
E、幫助你留意自己新的感受。
F、我們可以有很好的交流。
注意:
我們存在一些分歧時,無論怎么樣,我們都會找到一個很好的交流或辦法。
往上走,求共同。
如:
A、你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是一個善良的人。
B、我發現你是一個有風度的人(風度,虛泛詞)
C、要給出簡明的方向--明確標準,否則只會收到虛泛詞,如:兒子,考得怎么樣?挺好的。
6、以偏概全
一般有以下特征的句子:
A、一個整體性的數量詞,如:全部的、所有的
B、沒有指示詞的
例如:
A、沒有人是全對的。
B、你知道的一切。
C、永遠都有明天。
D、我們全都進入催眠狀態。
E、所有人都會催眠手法。
F、一切都在你的腦海里,請寫下每一句你想到的句子。
7、可能性限制
指所有暗示可能性與必需性的用詞,通常成為生活的規條。
例句;
A、可以、不可以、必定、應該……
B、你應該已進入催眠狀態。
C、你一定要知道。
D、你可能會聽到智慧的話。
E、你可以感到越來越平靜。
8、遺失行動者
表述價值判斷時并沒有指出是誰及他何以做出這個判斷。
例句:
A、這樣想實在是一件好事……
B、這是不好的。
C、對了。
D、簡直就是完美。
E、學習是重要的。
9、比較刪減
句子里只要有比較而沒有說明比較的對象。
例句:
A、農夫山泉,有點甜。
B、更加放松。
C、你會享受到更多。
D、你現在做得好多了。
E、早晚你會明白的。
10、主詞/說話者不明確
句子中只引用說話而不指出誰是說話者。(引用某種判斷,但沒有指出誰做出了這個判斷)。
例句:
A、你知道每一個人。
B、誰都可以學習。
C、說謊是不好的。
D、你知道這是可行的。
E、進入催眠狀態一點也不難。
11、動詞不明確
當動詞并來未帶有形容詞副詞將它的動作確切說明。
例句:
A、你可以……
B、不知道你是否知道。
C、當你感覺可以。
D、把它放下。
E、覺察那是多么容易的時刻。
12、附加問句
附加在句子后的問句,用以排除抗拒。
例句:
A、你可以的,不是嗎?
B、我沒有嗎?
C、這不是嗎?
D、你有嗎?
E、你不會嗎?
13、同步現在的經歷
用一個無可否認的方法描述當事人現時的經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親和感及催眠方法。
例句:
A、你聽到我的聲音。
B、我們在同一組別。
C、你正坐在這里,看著我、聽著我說的話……
D、美酒、佳肴、好朋友……
14、雙重約束
說話者的方式是為了使當事人無論如何選擇,都必需跟從說話者的指示。在雙重約束中、通常隱藏著一個預設目的。
例句:
A、你想現在開始或者稍后才開始?
B、你想今天還是明天討論?
C、你想以現金或者是信用卡付款?
15、延伸引述
引述某人說某人說……的話,用意在減低抗拒。
例句:那天我見到學長了,學長告訴我,張老師說……
16、選擇性的違反限制
一種違犯常理的描述,將動物和其他死物用擬人法賦予生命、感受。
例句:
這張椅子覺得……
夜蟲,也在為我歌唱。
17、含糊
1)語音
同音不同義,例如:
稀飯—喜歡
額滴那個神呃
皇后涼涼
衰鍋
2)句法
不能在句子中決定某些字的真正含意。
例句:他是訓練師。(訓練什么?)
18、利用
利用當時的環境或對方說的話。
例句:
顧客說:“我沒有興趣。”
銷售員說:“你說的對,你沒有興趣是因為我仍未說出令你感興趣的產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