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這么多年學為什么越來越不愛讀書,讀了這么多書為何感覺依然不會讀書。這兩個問題看起來歸屬文化環境和學習技巧兩類,實際只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就不知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周末從省城回家,由于一時興起沒有選擇靈活快速的高速路而是買了張臨客火車票,想要體驗一下久違的坐火車回家的感覺,可上車才發現這趟車居然是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綠皮車。記憶中小時候火車上昏暗的燈光,搖頭電風扇和用鍋爐燒開水的一幕幕都重新變成日常現實,這讓習慣了高鐵動車空乘級別服務的所有乘客既感慨又難以適應。老舊的車廂沒有春運時的擁擠吵雜,零星的乘客各自找空位或坐或臥倒也自在,就著慢慢搖晃向前的火車,我看完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路上,偶爾合上書喝口水看看窗外飛馳而過的鄉村靜謐圖景,心里突然涌上一種踏實幸福的感覺,慢悠悠的火車上,一本書似乎成為別無選擇的消遣,實則是一次美好的讀書體驗。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整理介紹的讀書方法看起來死板苛刻,實際上飽滿豐腴??焖侔l展的通信和交通讓我們對距離和速度失去了敏感的體察,正如高鐵的出現讓人默認五六個小時橫跨祖國南北理所應當,即時通信和網絡讓我們習慣了200字以內的消息式閱讀。讀書做筆記似乎成為閱讀起步階段孩子的專屬,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越來越少的人讀書,為什么讀了那么多書感覺并沒有什么深入心靈的體悟。這里并不像探討社會發展和科技變革對文化環境的沖擊這樣宏大的社會學命題,個人體驗反而認為技術的進步為閱讀帶來的享受超過以往任何時代。
仔細體會便發現《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總結的“筆記讀書法”可以完美的匹配6款常用手機APP,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閱讀方法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1.筆記管理讀書→錘子便簽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所提到的利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管理讀書,實際上就是對閱讀需求、目標書籍、閱讀體驗及讀后感的一種記錄。這樣的筆記本就像一個大紙盒,可以將一切與個人閱讀相關的訊息扔進去保存起來。此時,強調的是對閱讀習慣的養成,并不要求將這些看起來雜亂的信息一一歸檔整理,對奧野宣之在書中提倡的“能堅持下去為先”的態度我也深表贊同。對于許多習慣的養成,一開始都追求完美想要做到最好,實際上繁瑣的步驟和冗長的整理總會在習慣養成前將耐心消耗殆盡。
對于不喜歡隨身裝筆記本且手機依賴的我來說,錘子便簽是我鐘愛的筆記記錄工具,主要因為錘子便簽界面簡潔、使用方便、不僅能記錄文字還能添加圖片。
這樣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對筆記本一元化所提到的“一閃而過的想法”、“書的主題、作者、書名”、“簡報圖片”等等都能用一個簡單的APP一次搞定。關于錘子便簽的使用,錘子論壇加精的一個【一分鐘系列】簡單明了的進行介紹。
http://bbs.smartisan.com/thread-327350-1-1.html
2.購書清單→亞馬遜、豆瓣
對于讀書這件小事兒,很多時候當頭腦中好不容易閃過“看本書吧”的念頭時,緊接著另一個讓人頭大的問題就是“看哪本書呢?”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就從這個源頭開始教會我們如何找書、選書、買書、讀書。他介紹的“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方法詳盡,書中所提到的亞馬遜心愿單是一種記錄想讀書目的常用方法,就像我的淘寶購物車一樣,時不常的上去看看想下單的心水小物。
結合我的購書習慣,不禁讓我想到豆瓣。相比較亞馬遜心愿單,豆瓣讀書中的“想讀”更容易成為我收藏欲購書目的shopping?list。在平時刷豆瓣看到精彩書評或者友鄰推薦時,點擊該書的“想讀”自動收錄到自己的shopping?list中,準備買書之前在想讀書目中挑選近期的閱讀計劃書目即可。豆瓣提供的書籍交流平臺更能幫你在對新書進行一番初步認識后再決定要不要讀下去,而不是逛書店般被暢銷書、某某大V推薦、或奪人眼球的海報封面吸引,沖動之下買回一堆翻不了幾頁的書。
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對購書過程進行了很大篇幅,十分細致的講解,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略微有些啰嗦,但看到后面發現,其實讀書過程中對于一本書詳細的讀書筆記都是建立在購書時對這本書強烈的好奇和渴望的基礎上的。閱讀本身就是私人并且充滿個性的事兒,書單不是別人列出來只需照單購買即可,而是自己根據自己內心的需求給自己列出的購書清單。
3.讀書筆記→思維簡圖、語音識別
常見的兩種讀書誤區是要么平時壓根兒不讀書、要么利用業余時間瘋狂看書但看過之后并沒有什么收獲。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主要針對后一種誤區開出良方。他對于讀書筆記的詳盡解讀真的應該成為中小學語文課的一堂標準化示范教材。對于他所提到的“筆記讀書法”我更愿意結合兩個APP進行操作:思維簡圖和語音助手。
上圖是我在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時用手機上的思維簡圖記錄的簡單讀書筆記。而思維簡圖在記錄讀書筆記的時候不可或缺的另一個小伙伴兒就是語音助手。
在讀書過程中停下來拿起手機記錄本來是很容易打斷閱讀節奏的,用語音助手進行語音錄入就可以省略放下書本拿起手機打字的閱讀尷尬,直接對著手機話筒說出想要記錄的文字,語音助手的高效識別能力不僅提高了記錄速度而且不打斷繼續閱讀的流暢感。常常看書的人可能都會體會到看到某個精彩處,大腦中偶然蹦出一個感受,當時沒有記錄下來后來怎么想也想不出那一瞬間的感受。我用語音助手成功治好了這個尷尬,就像給朋友發一條微信語音一樣,點一下那個小話筒,將讀書體會記錄在筆記中。
4.重讀筆記→豆瓣、簡書
讀書筆記之所以能讓我們高效讀書,不僅僅是一種記錄,它能讓我們在回顧時有據可查,重新找回閱讀時當下的體會。奧野宣之希望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而我的體會是,通過重讀筆記和書評見證自己在閱讀中的成長。練習寫書評不單單是讀后感的記錄,更是思維發展的體現。豆瓣和簡書,是兩個比較多遠和開放的讀書交流平臺,在這里記錄自己的讀書經歷,使閱讀不僅是一個輸入更是一種輸出過程,在和他人的互動過程中,能完善自己的閱讀視角和理解深度。這樣的二次甚至三次閱讀才是將讀書筆記轉換為智慧的秘密通道。
古語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而太多人因為沒有掌握黃金屋的正確打開方式而放棄了對于古訓的篤信,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的是一種方法,而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種勤勉務實的讀書態度,沒有太多花哨的修飾,一個筆記本一支筆甚至一部手機就能開展一段獨特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