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精神薪火相傳——致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 ? ? ? 在冼星海的祖籍廣州番禺,“堅韌不拔、志存高遠、求真務實、愛國奉獻”的星海精神廣為傳頌、薪火相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積極投身這一片熱土,揮灑自己的汗水,建設美好家園。
? ? ? ? 冼星海出生于一個貧苦家庭。為了熱愛的音樂,在求學過程中,他售賣書、紙、筆,加入銀行樂隊,做過圖書管理員,在船上做苦工,在餐廳做雜役,堅韌不拔的性格在音樂的道路上展現無遺,也為他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 ? ? ? 冼星海畢業回國后,積極投身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隨后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擔任音樂系主任,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量戰斗性的群眾歌曲,飽含著對祖國和人民深沉的愛,激勵了大批有志之士投身抗日救亡。
? ? ? ? 冼星海的音樂創作兼具大眾化、民族化、藝術化與政治性,堅持“到群眾中去”“向人民群眾學習”,讓音樂“更好地表現人民,被人民理解”,堅信“大眾化的音樂,必須服從政治,而不是高出政治或領導政治”,在藝術實踐中追求真、善、美的統一。
? ? ? ? 冼星海通過音樂的藝術性、思想性與群眾性的結合,強調藝術家的社會責任。他的音樂作品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為民族解放運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在他的創作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無比熱愛,他用自己的作品喚醒被侵略、被壓迫、被奴役著的人民,使他們爭取獨立、解放和自由。
? ? ? ? 在廣州番禺的冼星海紀念館,以音樂為靈魂,以生活軌跡為線,串起各時期的重大業績和主要精神,共設“星夜的大海”(童年)、“為音樂艱苦奮斗”(少年)、“為民族發出怒吼”(青年)、“新音樂運動的旗幟”(延安時期)、“魂系祖國”(赴前蘇聯時期)、“時代的音樂巨人”(結尾)六大部分,展出樂譜、日記、照片等內容。冼星海用他求學的歷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歷程,戰斗性的群眾歌曲,用大愛去感染和激勵青年們,不管身在何處、不論干什么工作,都應當心懷祖國、心懷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