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欲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最先認識這首詩的時候是因為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彼時年少,總覺得這句話沒有道理,因此總會一本正經的在作文上寫道,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
后來歷經世事,卻覺得或許當初還真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可惜年少難再回,而我們也只剩下真正的憂愁。
歲月匆匆不回頭,大抵每個人青春的時候都會有些躁動的文藝氣息,或許會在下雨的天氣里與同行的人搖頭晃腦的引幾句古詩,一起討論那些掩埋在歷史里的文人墨客。
會在別人幻想未來友情不變時愁眉緊鎖,故作高深的淡淡說道,“但愿如此。”
也會在畢業的時候抱頭痛哭,共同渲染離別的氣氛,即使其中的有些人,你平時看不慣以后也看不慣。
后來真的有一天我們知道了何為憂愁,卻也不愿再去向人細說,只是默默的轉過身子,將光鮮亮麗的一面留給他人。
我們再也不會和一群老友倚在欄桿上看雨,聽雨滴拍打在臉上,然后笑笑吟一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再也不會四十五度角的仰望天空,假模假樣的故作傷悲。
我們只會每天奔忙于上班和下班的路上,包包里裝滿各式廉價的化妝品和香水,手機里有永遠都接不完的電話和短信,唯一的乞盼就是能在擁擠的地鐵上得到一小會兒的睡眠。
再后來我們甚至都沒有朋友了,每天孤獨的游走在城市的角落里,只有一些不得不去認識的人和一些不得不去做的事,人生一直在按照它既定的軌跡安穩前行,我們對此卻無能為力。
我一直以為成長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它會將你剝胎換骨,直至你成為另一個你熟悉卻不認識的人,我們再也沒法任性的告訴別人“我不開心,我好難過”,只能在誰也看不見的角落里獨自舔舐傷口。
時光帶走了純真,留下了淡然。
《人生的智慧》里叔本華說,
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
不要有什么想法就立刻告訴別人,
另外對別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
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
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
對于別人的想法,
應鍛煉出一副淡漠無動于衷的態度。
辛棄疾四十四字道盡人生,從今往后我們再也不會“為賦新詞強說愁”了,只會在識盡悲苦后對別人笑道,
“果真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