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在過后才顯得飛快。一轉眼,我們一起更新了的觀念已經相當多了:
注意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付費其實是花錢撿便宜
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可能是最大的枷鎖;
活在未來才可能遇見財富;
自己先成為貴人才能不斷遇到更多的貴人;
很可能1%之后就是落后了;
為自己打造多維度競爭力才是出路;
。。。。。。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朋友都或多或少被感動過、觸動過、震動過、甚至差點“跌破了眼睛”......你知道在那一瞬間,你的什么能力被激活了嗎?對,就是你的元認知能力被激活了:
元認知能力: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你的“元認知能力”被激活,開始發揮作用的過程中,你意識到的是:
啊?之前我想的竟然是錯的,不完整的、不周全的、不合理的、不知所以然的.......
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啊?這道理其實挺簡單的啊!之前我怎么竟然完全沒有想到?
嗯!那我知道了,我現在開始應該這么想才對......
嗯?我怎么又不知道不覺被帶回去了?明明已經學過的道理怎么就忘了應用了呢?
哎!知易行難!哼!我就不信我搞不定!
元認知能力的強弱,決定一個人每個方面的強弱,甚至可以一點都不夸張地講:一個人的財富創造能力最終也只與元認知能力有關——其他的都是附屬因素。
從最底層的來看,元認知能力起作用的方式事實上極其簡單:
哦,我原來(正在)是這么想的。。。。。
嗯?我這么想難道不對嗎?
啊!我應該這么想才對。。。。。。。
看起來太簡單了罷?——早晚就會明白的,看起來這么簡單的思考,竟然是絕大多數人窮盡一生都沒有學會的技能,甚至居然都沒有想過應該習得、鍛煉這種技能。
從這角度望過去,整個人類,古今中外,在教育上從來都是特別失敗的。經過那么年的積累,打造了那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教育體系(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竟然在這個最重要的能力上貢獻幾乎是零。又,竟然還是在他原本如此簡單的情況下!
一個格外舉足輕重的例子事關所謂的“情商”。事實上,我并不認為“情商”是一個好的,有效的,有意義的概念,事實上,他是一個偽概念。被認為情商差的人,本質上來看,其實就是無法正確的理解他人的感受;而無法正確理解他人感受其實來自于元認知能力的欠缺——很簡單的:一個連對自己的感受都不能完整正確認知的人,怎么可能完整正確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你可能早就觀察到了:所謂的“將心比心”,的確是絕大人做不到的事情——為什么呢?并不是因為心和心不一樣,而是大多數人其實并不了解自己的思考過程、思考原理、思考方式;更是因為大多數人從未認真審視過自己的思考結果是否正確合理。
所謂“心智”指的就是具備足夠的元認知能力的大腦。再說一個舉足輕重的例子,用來說明元認知能力的“簡單”與“重要”。
你再問頭看看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時間總是在過后才顯的飛快。然后你在想想你真的讀進去了嗎?我給你演示一下。。。。。。
1.時間總是過后才顯得飛快。。。。。
2.嗯,真的是呢!
3.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4.若是這種感覺是真的,那么我為什么竟然忽略了這個事實?我究竟錯過什么?
5.我還需要糾正的是什么?
6.請靜下心來認真回答自己。邊寫邊想......這個過程沒有人能替你完成,因為你需要的是你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別人告訴你答案!
在《把時間當作朋友》里,我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有些人還會一頭霧水,因為這本書自己明明已經“讀”過了嘛。
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在閱讀(這其實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與路徑)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與思路,時時刻刻都在對自己的思考與思路進行“反思”、“校驗”、“修訂”......
當然最重要的是:“升級”——這個詞《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核心。
所以,他們在讀書的時候,他們讀到的不僅僅是文字以及文字所闡述的道理,他們更多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作者的“思考方式”與自己的“思考方式”之間的不同,以及,若是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可取之處的話,自己的“思考方式”要做出那些調整?于是一本概率論讀完了,大多數人就是考個試也不一定能及格,而另外一些極少數人卻成為了科學家——因為他們改良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從此可以“像一個科學家一樣思考”。。。。。
他們不僅在讀書的時候如此,上學的時候(“讀書”與“上學”并非同一個概念),大多數人只不過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疲于奔命,他們卻學會了如何學習;在工作時候,大多數人只不過是在為了應付老板的任務而疲于奔命,他們卻學會了如何有效的創造真正的價值.....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是在自說自話的時候,他們卻可以成為“認真的聆聽者”——這是有效溝通的前提。你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多大?而這么大的差異有來自于多么簡單的一個過程呢?
這么多年一些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技能差異,證據確鑿地來自于“刻意鍛煉”。而一個人能夠做到“刻意鍛煉”,唯一能夠仰仗的就是元認知能力,反過來,元認知能力也必然會在刻意鍛煉的過程中不斷被加強——現在你能想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了嗎?
為什么說“一個人的財富創造能力最終也只與元認知能力有關——其實他的都是附屬因素”呢?很簡單、很直接: 你的財富創造能力取決于你能給別人創造多少真正的價值。(這只不過是“一個人的價值等于他的社會貢獻率”的另外一個說法而已.......)
你的創造,只有你自己覺的有價值的話,是幾乎沒有什么意義的,要有他人也認為有價值才可以,并且,“他人”的人數越多越好,“他人”人數越多,你的創造價值越高——不是嗎?
于是,你只能通過不斷加強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以求自己的思考與思路越來越接近于正確、越來越高效。。。。。。乃至于終究有一個天,哪怕是你不假思索、甚至隨隨便便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真正有價值的,不僅對自己有價值,對他人也有價值,對很多人有價值,甚至對絕多數人都有價值.......到時候,財富對你來說,只不過是“順手而得”的東西而已。(你能明白嗎“那些把注意力放在錢上、以為錢是最重要的資源的人們最終賺錢那么困難的原因”了罷?)
我們這個專欄背后的科學基礎只不過是這樣兩個特別簡單的事實:
一元認知能力是一個可以擁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二,元認知能力不僅可以習得,還可以通過刻意訓練長期持續發展。
我們每周更新的概念之所以能夠更新成功,就是因為讀者的元認知能力被激活了,于是,能夠意識到自己原來的想法是那樣的,意識到自己現在的想法是這樣的,意識到這樣和那樣之間有怎么樣的不同;甚至,在對于錯、好與壞、優與更優,差與更差之間反復選擇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我們不會著急到“想用一篇文章即刻改變自己”的地步——因為我們與其他人不同,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耐心來自于哪呢?還記得吧?我們是一群決心要活在未來的人。于是,那無與倫比的耐心必然來自于這么一個事實:
我們知道我們想要改變的,能夠改變的,不是“現在的自己”,而是“將來的自己。”于是我們就會馬上明白那個“改變”之前,完全沒有必要加上一個“馬上”或者“立刻”。不要著急。
思考問題
1你的元認知能力強嗎?你思考那些事情,那些領域的問題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更強?
2.現在你已經知道了元認知能力的重要性了,那么,你覺得你應該在思考那些事情的時候,必須刻意運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3.如果讓你自己想,自己找,你能想出、找出那些提升元認知能力的方式方法?
4.你已經意識到了元認知能力如此重要,那么你如何才能讓你的親人、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也認識到元認知能力的重要性呢?
5.觀察一下周遭,你覺得誰的元認知能力更強,甚至最強?你能從他的身上學到什么?
6.很多的時候,其實并不是他人不理解你,而是你沒有想清楚、你沒表達清楚,所以他人無法理解你........你能想到一個自己的重要經歷嗎?從中你應該得到怎么樣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