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電影《藍宇》底色與鏡頭
《藍宇》的導演關錦鵬,無疑在這部電影中,討論了一個十分敏感,尖銳但實際的問題——男同。但在電影中,我們不應該用普遍偏見的眼光來予以看待,而是應該從中發(fā)現,它真切的情感。在本片中的鏡頭與影片底色中,我們可以窺見一二。
一來是電影的色彩。我們可以發(fā)現,全片基本的底色,大概分為三類——暖紅,淡藍和銀灰的原色。
暖紅色在片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藍宇與陳捍東相處的片段中,十分常見。在影片開片,一直到兩人決裂分別,后者要走向虛偽的婚姻,來試圖解釋一切之前,底色都是一種曖昧的暖紅,彌漫在二人之間。我們可以見得,兩人彼此之間的融洽,以及情愫的萌生。陳捍東也這樣開始漸漸走入藍宇的生活,并且對他開始各種無微不至,甚至贈房贈車……
暖紅色本身就揭示出了,這部影片的主題——真愛。兩人很明顯是契合的,是和睦的,是超越世俗的。所以導演給出了這樣一種色彩,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一種認可,一種贊同,對真愛的歌頌,對真情的擁護。這是被時間認可的,生活中溫暖平和的常態(tài)。
但當二人分裂,陳捍東重新想要來試圖證明自己的時候。他步入婚姻,在與那位女翻譯官的相處中,生活中的一幕幕都走向了一種憔悴的原色,一種略微泛著銀灰色的銳色。
我想這應該就是“現實”,骨感的讓人失落。這不僅是對于,大到為是否要孩子;小到為抽煙,股票等小事出現的分歧的側映。到像是本身就暗示著——這樣的“現實”更像是一種折煞,一種敷衍。陳捍東是無法欺騙自己的,是無法解釋這一切的——他只適合男同,他離不開藍宇。這才是現實。但男同又是多么備受爭議,常人看來,又是“不現實”。這種思想上激烈的矛盾,在同樣尖銳的底色中,體現的無聲無息,又淋漓盡致。陳捍東在猶豫,在被撕扯。
最后的淡藍色,讓我一度有些不確定。但我突然想到,情感色彩學中,藍色意喻著憂傷。兩人重逢之后,即使再度恢復往日激情,同床共枕,相擁談話,在雪天里清唱情歌……但在淡藍下看起來都有種憂傷,有種冰冷——傷痕有過了,即使結痂痊愈,但也留下了印記。這對結局的悲劇,無疑開啟了轉折與暗示,以及一種“不得已”的收尾。渲染出了愛情脆弱的一面。
為什么說是不得已?是啊,再這樣下去,都快而立的藍宇,與已中年的陳捍東,他們能如何改變、延續(xù)這一切?唯有死亡,是最好的解釋。
二來是電影的鏡頭。有幾處中,導演在表現人物對白的時候,都沒有立刻使用常規(guī)電影中都有的對打鏡頭。而是使用固定鏡頭,只對準一個人的臉,然后只讓另一個人有一角度的頭,或是直接只出現聲音。例如兩人一夜纏綿后起來的早晨,和藍宇即將前往美國深造的的片段。
有話有聲但無人。這本身,就是導演想表達的一種命運的捉弄——我們想要在一起,但在一起又不承認,不在一起又不自禁地想念。這兩個人始終都是遲到的。被現實定義著,總是有那么一段距離格擋在其間,讓彼此無法靠近。
這種相愛相殺,事實證明只要有愛,都會發(fā)生——真愛的形式是固定的。兩人同樣都如此憂傷和孤獨。因為他們本身的取向??蛇€有未完的現實,荒唐又不得不來面對。所以最后,那車上的快鏡頭,也意味著,生活還要繼續(xù)。陳捍東從頭到尾的獨白,也讓這夢一般的情,成了永恒。
所以他們倆,只能在蔚藍而孤獨的宇宙里活著——這個只屬于他們的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