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一顆瓶子造型的景觀樹,朋友說:“這棵樹好慘,如果把你也紐成這樣,還好你不用像這樣痛苦。”
我接著說道:“樹是塑形,人是塑心,人們按照他們的意愿來改變樹的形狀,也試圖讓我們的思維跟著他們的意愿,比如父母。”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很逼格,居然說出這么有哲理的話。
仔細想想,好像做一個純粹的自己是真難。
我喜歡這樣,所以我需要你變成這樣,大家都喜歡這樣,所以你必須變成這樣。
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的姿態只是用屈膝討好來獲得高度的認同,仿佛有了別人的認同,你才能感覺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所謂的姿態。
在我很生氣的時候,偏偏不得不對別人笑臉相迎,沒關系,小事兒。
在我很高興的時候,僅僅是咧嘴笑笑也得小心翼翼,說不得有人會以為你是在炫耀,我得謙虛著來。
就連人的正常新陳代謝,放個屁也得憋著,憋不住也得放個沒聲的。
永遠只能低調、謙卑,甚至于有時候還要對傷害自己的人假裝寬容。
你長得真丑,你怎么廋得像根筷子一樣,你的牙真難看,你就不能努力一點?
我十六歲,大概會和說這些話的人打一架。
可是,我二十六歲,我得笑著偶爾回擊一下,假裝我很幽默,我很合群,哪怕我心里一萬句關你吊事飄過。
你這個廢物,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這樣做,反正我不管,我只要結果。
沒錯,這就是一個喜歡叨逼叨的領導。
你特么只看結果還在這里和我嗶嗶嗶?
我特么還要假裝虛心接受,陪你演戲。
不然呢,我二十六歲了。
很不開心。
有很多原因,這大概只是其中之一,我也過得很不開心。
我不想做一顆標準的行道樹、觀賞花卉,永遠只按照所謂的“美觀”生長,不敢保留照樹的野性,否則,你不能在這植物園里面生長,也或許,不想修剪的時候,會把我直接清理掉。
我十六歲的時候,大概就是這么個狀態。
可是,我現在二十六歲了。
我的姿態很不錯,園丁很喜歡,觀眾很喜歡,大家都很喜歡,既然你們按照他們的要求生長,那么你就是一棵好樹。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這是二百多年前的樹的標準,二百年后,好像并沒有多大的區別。
森林是樹的世界,每一棵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長,這是從來都長在植物園的樹體會不到的。
我想有我的姿態,只向有陽光的地方生長,毫無顧及的生長。
哪管他人是否喜歡。
好想長成,好大一棵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