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我在AHA會議上聽了毛希勉先生的分享,他的內容非常精彩。其中一個點深深打動了我,因此這里做一個總結與擴展。這個知識點是學習五部曲:
- 發現學習需求
- 找相關的最好的書
- 學習該知識
- 應用
- 再次發現新學習需求
基于這個五部曲,結合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我想做一個改進如下:
- 發現學習目標
- 找相關最好的書或資料
- 學習
- 應用
- 總結反思
發現學習目標
學習需要有目標(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目標)。有了目標就會有方向。學習目標的設立(或發現)往往是問題驅動(或興趣驅動)。
舉個例子,比如我在工作中碰到迭代回顧會議不知道有什么新花樣了。那么我會去網上找和回顧會議相關的各種書(后續會推薦)。--這個就是問題驅動。
找相關最好的書或資料
我們當前碰到的所有問題,前人都有碰到過并且有人已經總結寫成書,或者非常好的參考資料文章等。那么我們去哪兒找到這些內容呢?
這里僅以找書為例子來說明。比如我想學習“引導”(Facilitation),找“引導”方面相關的書籍。那么我會去京東、亞馬遜上面搜索“引導”,找到一本書后如果是翻譯的,我會繼續查一下英文原書(amazon.com)。
然后再去看看這本書上的評價,比如amazon的評價,豆瓣上的評分(8分以上優先考慮)。另外還會看這本書是目前是第幾版,印次是多少(共印刷多少本)。如果一本書再版了10次,那么一定有其非常有價值的地方。
還有從一本好書中,還會有作者引用的一些書籍,從這里面也可以挖掘很多寶貝。
學習
找到書之后,就是學習。這個過程大家都有很多方法。說一下我的做法,首先我會同一個主題的幾本書同時看,對比、參照(比如目錄,前言,序等)。然后快速翻閱,碰到重點(或感興趣的段落)做個頁碼標記繼續。一本書翻完之后,回過來看一下標記的重點段落。
小技巧:在閱讀之前準備幾個便簽(報事貼)貼在書的第一頁,在閱讀過程中有好的段落,在便簽上做記錄。產生什么想法,便簽上記錄。
應用
再多的學習不用,也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因此學習之后就是應用。真正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實際演練操作。用前人的智慧指導自己的行動。
在敏捷圈子內有一句話可以映射這一步:
Don't talk too much, show me the code.
反思總結
應用的過程中,會有各種疑惑或者不爽甚至失敗的地方。在失敗之后,就一定需要反思總結。比如應用之后需要問自己如下問題:
- 實際我是怎么應用?(因為實際情況和書上的理論總是有出入的地方)
- 為什么我是這么應用的?
- 為什么產生了這樣的結果?
- 下次再做一次的話,我會怎么應用?
反思之后,總結寫下來可以加深自己的記憶。
所以本篇就是寶寶聽了分享之后,結合自己的經驗,分享了我的學習五部曲。
課后思考題
關于學習,你有什么方法嗎?
歡迎留言和我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