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長路,何處歸來是人生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柳青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寫于1982年。

小說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城鄉改革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兩度離開土地而又回歸土地的故事,其間穿插了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情感糾葛。文中高加林和兩位姑娘感情間難以割舍的矛盾,給人生選擇路抹上了濃重的悲劇色彩。

雖然路遙寫作的背景早已離我們遠去,農村改革也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轟轟烈烈的開展,文中許多不常見的場景在閱讀的時候只能用假想替代,但是小說對于“人生”這個偉大課題的討論依舊值得深思。

《人生》這部小說的內容涉獵范圍并沒有路遙的巔峰創作《平凡的世界》來的那么宏偉寬廣,事情也沒有那么的繁復難懂。每一件事情好像事出有因,每一件事情又是令人出乎意料,這些事情又好似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所有的輪回和對抗,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總有起起伏伏,時常跌跌撞撞,在每一個分岔路口,你的選擇有可能左右一段時間,有可能影響你一輩子。

高中畢業的高加林成了鎮里的一位民辦教師,卻被村里的明樓的小兒子三星頂了上去。被撤掉馬店民辦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回到了農村,郁郁不得志的時刻里碰到了同村對其愛慕許久的姑娘劉巧珍。

劉巧珍是村里的二能人劉立本的女兒,清麗水靈,美中不足的是劉立本不重視教育,壓根不讓女孩子上學讀書。也就是說,劉巧珍是一個目不識丁的美麗農村姑娘。這樣的女孩子,在農村是人人追求高攀的對象,劉家的門檻快被提親的人們踏平。但對于城里人而言,卻是一個三言兩語談不到一塊的對象。高加林是猶豫的,如果留在土地上,巧珍是一個賢惠手巧心細的好姑娘。但是他不甘心一輩子被拴在地里,他渴望到更大的城市去看看,去走走,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于是當他面對高中同學黃亞萍的欽慕時,他念起往日和巧珍在農村里的恩恩愛愛,又憶起近日和巧珍相談不歡而散的場景。黃亞萍說,她要回南京,加林你也渴望去更遠的地方吧。于是,高加林和劉巧珍在相遇的橋上分手,他的心揪著痛,但一想到可以到更遠的地方更漂亮的城里,心也快樂的要飛起來了。

作者用很多的筆墨贊揚了劉立本的二女兒劉巧珍。一個一輩子被禁錮在農村目不識丁,卻在心里對文人墨客十分敬仰的女子。于是她深深的愛著高加林,這個村里頭唯一一個學識滿腹涵養修行端正的男子。她為了愛他,可以不顧一切,不管是周遭的罵聲,還是三姑六婆的非議,只要他愛她,一切就足夠了。在路遙的筆下,劉巧珍是一個非常重情重義,為愛愿作飛蛾撲火的真女子。最后和高加林分手后,她立馬答應了馬栓的求婚,簡簡單單的舉辦了婚禮。在我眼里,這一場不重儀式的婚禮,只是祝福了劉巧珍在患難中找到了安逸的歸宿。馬栓愛著劉巧珍,劉巧珍愿意為了高加林而放手,不難為他而結婚落定,也是對他的追尋的一種成全。

擠下高加林民辦教師位置的三星,再次遇到時他已成了工地上的一名工人,因為自己大嫂的妹妹劉巧玲畢業了沒考上大學,頂了他的位置當了民辦教師。

高加林在城里碰到三星時候,此刻的他心里一定覺得很好笑,命運真的很愛捉弄人。但是誰有知道,誰有能預料。幾天前還在家里郁郁寡歡,高加林已經做好了退讓去屈就臣服于命運安排,留在農村里一輩子干干活,和巧珍一起生兒養女。誰知,自己的舅舅被調回鎮上,自己也借著勢力走了一回后門成了報社里的記者。第一次在大暴雨汛洪中走訪,連夜趕稿報道,就受到自己的上級導師的首肯。高加林越做越起勁,似乎一切都在慢慢的好起來。他終于離開的土地,他還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去闖蕩。

然而,生活總喜歡在一個明媚艷陽里給你下一桶洶涌的暴雨。由于高加林的突然出現,張克南的相好黃亞萍提出分手,備受打擊的張克南心痛難受,張克南媽媽心疼自己的兒子,在無意中聽聞高加林是通過上頭勢力走后門才進的報社,隨即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高加林被撤掉了職務,回到農村又成了注定的命途。

生活常常在給了你一顆糖的時候,又給了你重重的一巴掌。

高加林失去了留在城市里的機會,也失去了回到農村里的愛情。他折騰折騰的這一段人生,空手而歸,從不甘不愿到屈就退讓。他慢慢的往家的方向走,那條昏暗的路,那條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記得上一次這樣低著頭,帶著不悅的心情往回走正是自己民辦教師的位置被明樓的三兒子三星頂替了,這一次他回到了城市里,有了更多可能的發展,甚至于犧牲了自己心里的愛情,卻還是輸給了人生的選擇。

? ?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柳青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評述路遙一生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作者是這么寫的:路遙一生都活在自己悲壯的夢里,他自己把自己累死了。

路遙在寫作《人生》的時候,足足把自己關在屋子里長達一個月,靠著每日的一點零星食物和兩包煙,撐過了那段難捱的歲月。他筆耕不輟,他書寫人生,就像他自己一樣,永不停止,他在做一個影響自己一輩子的決定。這樣的勞累導致了自己常年多病,還沒開始創作《平凡的世界》前,路遙就知道自己得了肝癌,知道自己這樣作息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必將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但是活在那一時刻的自己,根本沒想過要去改變。他就這樣照著習性,努力耕耘,看書,寫作,最終完成了史詩般的巨作《平凡的世界》。遺憾的是,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矛盾文學獎,1992年路遙病逝,享年42歲。一個年輕鮮活的個體就此離去,人生的漫漫長路更值得深思。

路遙一生都活在理想里,活在自己設定的一個悲壯的夢里。他的夢比《平凡的世界》還要偉大,他的一生比《人生》更澎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


這是我的【月度閱讀計劃】的01篇書評

《人生》//漫漫長路,何處歸來是人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