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歲的年紀,你被催婚了嗎?
甚至,你被逼婚了嗎?
你說,人究竟為什么要結婚?因為愛情、因為時機到了、因為家人催促、因為繁衍后代、又或者是因為害怕老了以后會孤身一人。如果婚姻只是讓戀愛的感覺大打折扣,那為什么大多數人還是要讓自己投身這場游戲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結婚之前思考關于婚姻的意義,有多少人理智的分析婚姻失敗的概率,有多少人明白將就一生的不是愛情而是習慣。
我們都知道在婚姻里想要幸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兩個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意味著柴米油鹽、意味著互相忍讓、意味著生兒育女、意味著倉促盲目度日、意味著老有所依。可我們對于婚姻的追求,僅僅如此嗎?
我們每個人所渴望的婚姻,是建立在愛情之上,是被雙方家庭贊許和支持的,是彼此有著相同的方向而努力奮斗,是希望被另一半理解,是你懂我的辛苦、我準許你的胡鬧,是在未知的將來里不必害怕對方會離開的安全。
我自己因為到了長輩們認為 " 能夠結婚 " 的年紀而慢慢的開始有些逼婚的趨勢,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這么幾個問題 " 不結婚你想干嘛?" " 事業成功了又能怎樣,只有家庭成功了才是真的成功 " " 不結婚你老了誰養你?到時候看著別人兒孫滿堂你孤零零的一個人,要多凄慘有多凄慘。"
雖然每年網上都會刷出一堆 " 如何正確應對逼婚攻略 " 的指南,但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也只是當做笑話看看。我倒不會逆來順受的被念叨,反駁是必然的,不過無論我怎么反駁,說的如何有理有據,最后還都會因為對方接不上話而重新回到 " 到了歲數就是得結婚 " 的話題。
我知道很多人都和我有著一樣的經歷,畢竟家里的雙親鬧起來確實不是一件三言兩語可以擺平的事情。
我有一個大我幾歲的遠房堂姐,上海某一本畢業,大四的時候想考研,家里怕接著讀書嫁不出去,硬是不同意。堂姐和那些因為不明確方向而選擇考研的人不同,她從小就特別有目標,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而且永遠都有第二選擇。
后來在家人都不同意的情況下,她非常努力的爭取到了一家跨國企業的實習名額。因為英語好,銷售從國內做到國外,才28歲已經飛了大半個世界。當然到了這個年紀,無法避免的話題就是什么時候能夠結婚了,那時候堂姐有一個大她3歲的男朋友,但是在大城市結婚壓力很大,兩個人負擔不起,男方的家庭也有異議,所以一直沒有定下來。
臨近29歲的堂姐沒有抗住家里的壓力,做了第二個選擇:相親。那時候其實我也不懂為什么堂姐會做出這種決定,在我眼里她一直都是特別理智的一個人,她的男朋友從大學一直談到現在,兩個人前景很客觀,大家都覺得他們一定會有將來。這樣能夠被看好可以走完一生的感情真的不多,可她幾乎輕易的就放棄了。
相親后堂姐選擇了一個看起來十分有親和力并且能夠馬上結婚的對象。后面所有的事情都如長輩們所愿,29歲的時候舉行了婚禮,31歲辦了孩子滿月宴席。可再后來,堂姐因為離婚產生的財產糾紛而鬧上了法庭。
這場婚姻前后5年不到,因為男方外遇而結束。堂姐帶著孩子回到家里的時候整個人都變了。結婚之前她還保養的像個18歲少女,現在卻是一個滿臉雀斑略顯老態的婦女。因為生了孩子而走形的身材,因為忙著家庭沒有顧全的事業,因為沒時間來不及保養的臉頰,因為丈夫不忠失去的婚姻,這五年來她失去的遠遠比得到的多得多。
從堂姐的身上,我沒有看到婚姻所帶來的幸福美滿,只有兩個人互相牽絆所導致的三個人的不幸。婚姻從來不是一件那么簡單的事情,我們一時間的魯莽沖動會帶來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抹去的傷疤。
還記得年幼的時候我曾經聽過一位離婚媽媽的訴苦,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家庭就像一個碗,碎了就是碎了,你粘的再好,那道裂痕也不會消失。" 那時候我雖然不明白婚姻和家庭的含義,卻聽懂了這句話背后的苦難和無奈。
其實今天只是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在面對著父母親友逼婚的人一句話:不要在無措和忙碌里做出不計較后果的選擇。
婚姻和人生里別的事情不一樣,它一旦開始了,就沒有反悔的機會。事業失敗了大不了就是一清二白,頂多就是被嘲笑為一個失敗者,可婚姻失敗了對于很多人來說就意味著人生遺憾。婚姻是人一生里最大的賭注,不是所有人都輸得起,更何況一開始我們從來沒想過要失敗。
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幸運的把婚姻建立的愛情之上。我希望,我們都能夠知道自己結婚是為了幸福一輩子,而不是忍受一輩子。我希望,我們都能夠不那么害怕孤獨。我希望,35歲的我們和25歲、15歲的時候一樣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一切都來得及。我希望,那些不小心選擇了將就的人也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
我們都想成為幸運的那個人,有時候,好運也會調皮的藏起來,要你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