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才能真正辨識善良,也更能珍惜善良。”
剛走出電影院,看著車水馬龍,坐在行進的車上,想著電影《芳華》里,寫何小萍的一句臺詞,不禁淚流滿面。
最近被《芳華》刷屏,很多人評的,多是劉峰。我看到更多的,是何小萍。不知道眼淚是為她,還是為自己。
誰的人生不是“芳華”般的煙火絢爛,又泥濘不堪,笑靨背后,冷暖自知。
誰的職場又何嘗不是“芳華”般的芬芳,多年的青春奮斗在那個像文工團一樣的公司或單位。那些戰友就是朝夕相處的同事,里面有你有我的故事……
中午因為一個聚會恰巧路過以前的公司,公車駛過的瞬間,特意向路邊那個熟悉的樓層望了幾眼,低頭恍惚間仿佛看見那個大雨滂沱的夜,臨近半夜一點,我們三個女生被老板催著加完夜班,站在寒風中打車回家。我捂著胃疼蹲在地上,被過往的司機誤以為醉酒的風塵女子,即便空車依舊疾馳而過……
后來,公司臨近倒閉,所有同事陸續辭職。就像《芳華》里“今天一別,天各一方”,只是我們沒有散伙飯,沒有醉酒歡歌。
來到新單位的兩年間,我總是早晨第一個到,而部門大部分人每天多遲到。不是因為多敬業,而是從小學起養成的從不遲到的習慣習慣了。
因為早到,加上愛在家里搞衛生的習慣,自然每天把辦公室清潔一遍,不忘澆花換水,然后坐下來吃早飯,準點上班。
從此,輪到值日的同事搞衛生,自然不用搞了。漸漸地,他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我的習慣,就像大家習慣了劉峰做各種好事。偶有我出差或者生病請假,就聽說領導因為衛生問題發火。
直到有一次,我才覺醒了。職場就是個小社會,自然有它的秩序。我看似付出,實則破壞了這個秩序。每個人有自己的職責,值班搞衛生也是職責,或獎或懲,各自擔當。沒有人為你的付出埋單,更不會有人為你的付出心存感恩。
《芳華》里的文工團,陳燦、郝樹雯、林丁丁,是干部子弟,自然就像那句臺詞“門當戶對”,自然他們平日在一起玩耍的多一些。
而劉峰父親是木匠,何小萍父親被勞改,自然出身不好,成分不好,他們從一開始就注定有些相似的命運而惺惺相惜。
職場上,圈子無處不在。家境優越的下了班常在一起聚餐k歌,出身農村的中午吃飯總是在一起吃大排檔。90后的,午休也不忘幾個人湊一起打王者榮耀。80后的,連午休也在討論育兒經,打聽哪家學校門檻費低一些。
從我來單位第一天,或許就注定和何小萍一樣,是這個集體中永遠沉默的那一個。
一組都是90后,連組長都比我小,我這個80后明顯有點格格不入,從此如履薄冰,努力地想融入這個圈子。
即便你中午不睡覺分擔別人的工作,即便你獨自完成本該全組搞的衛生,即便你在qq群里和他們談笑風生,一年多后,終于終于發現,不屬于你的圈子,別硬擠。同事就是同事,一般成不了朋友。
劉峰被處分下放前線之后,何小萍用假裝發燒抗拒著團里的安排,到服裝組遠離著那些人。那一刻,我懂,她的悲涼,她的失望,她的壓抑,最后被沉默代替。
就像此刻的我,沉默,沉默……
職場是我們賴以生存地方,即便被欺負,被排斥,被壓抑,誰又能逃離呢?逃離了這里,去了那里,還不是陷入另一個職場“芳華”?
愿這個世界善待還在深夜里看這些文字的你,因為,習慣在深夜里閱讀的人,大多心存善良,摯愛生活。也愿你的職場里,沒有“芳華”的泥濘,唯有“芳華”的絢爛。
2017.12.23 北方的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