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隨著春天的腳步,再一次走進歲月長河,去追溯逝去的遠古歷史......
“大美太行.大美長治----四十四期上黨國保行”第二場活動,探尋“千年古都”長子,傾聽歷史回聲......這次共走訪了中漳伏羲廟、下霍護國靈貺王廟、天王寺、大中漢三嵕廟、小張碧云寺、前萬戶湯王廟和長子崔府君廟等7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順路,還走訪了下霍安樂寺、曾定都長子的西燕皇帝慕容永的墓址。
七處古建筑,七座廟宇,以及順路探訪的西燕國君慕容永的墓址遺跡,延綿近兩千年的歷史。看著一座座被歲月剝蝕的顯盡滄桑的廟宇,撫摸著那些遠古的青磚泥土,站在當年被同宗血脈逼迫滅亡的西燕國君慕容永囚尸的土丘上,我心潮起伏……時間不會因為任何人的喜怒悲歡、任何時代的繁榮與衰敗停留半步......但是只要曾經在蒼茫大地存在過,在歷史的長河里、歲月的縫隙間就會留下痕跡……穿行于時間長廊,閉眼側耳,眼前隨即展開了一幅幅歷史畫卷,耳畔尤聞當年金戈鐵馬,戰鼓雷雷......
七處古建筑都是廟宇,不僅此,其他古建筑也大部分都是廟宇,為何我們這里有這么多古廟宇?懷著好奇,我在網上搜尋了很多資料,終于略微明白了其中一二-----
中國歷史中,晉文化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由于山西獨特的地理環境位置,這讓山西成為了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因此古山西也是北方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就讓山西成為了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也就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區域。兩晉時期匈奴人的漢、趙,南北朝時期鮮卑人的北魏,五代時期沙陀人的后唐、后晉、后漢以及蒙元帝國等各政權,他們或是發跡于此,或是在此建都。建都成國,當然就免不了大興土木。
在我國古代,由于人們對于自然和天地的敬畏,便把樸素的愿望給予天地神靈,(我一貫都覺得燒香拜佛并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人們對于天地及自然的敬畏)于是各地大興修建廟宇,尤以北方居多,而北方地區山西最多。山西也是佛教興盛之地。所以大部分古建筑都是廟宇。
考古界流傳有一句話說:“中國古建看山西”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據官方統計,山西省各類古建數量達18418處,若統計單體建筑,可能達30多萬處,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散落鄉野的古建筑沒有被登記在冊。山西古建除了數量傲視群雄,建筑年代之久也是冠絕中華。
這次我們尋訪參觀的七處廟宇,最早的是位于小張村的碧云寺和位于縣城南大街的天王寺。天王寺是金代遺跡,(由于鎖門天王寺沒能進去里面觀看,但即便站在外面俯覽它的全貌,一樣讓我們震撼),碧云寺的主體結構為五代時期的宋朝遺跡。
長子崔府君廟為宋代結構遺跡。宋代建筑纖巧秀麗、注重裝飾。屋頂的坡度增大,出檐更加高挑美觀,重要建筑門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風格柔和優美而不失大氣。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正殿轉角鋪作由昂之上再施“由昂”的“重由昂”結構。那是晉東南宋代早期的典型特征之一;“棱尖式”的批竹昂是當地宋代早、中期的標準樣式;看面斫斜的令木共與昂同制的耍頭也是宋代早、中期的流行樣式和形制。
通俗的話說昂,就是是我們抬頭看到的屋頂四個很美的屋角里那些很多層房檐的組合之一。(看圖一)那個學名叫做斗拱,翹起的房角叫做飛檐。它的作用是承重。就是我們看到古建筑都是木質結構,(有的磚墻是后人重新修繕的)屋頂除了有必須的粗壯梁木,為了美觀,還有很多木質結構圖案,或雕刻或穿插拼接。而且很多還不僅僅是一層(比如我們上次參觀的五鳳樓就是五層)屋頂這么多重量,如果單憑木頭本身并不能承受如此的重量。于是我國聰慧的古代工匠就采用做成飛檐斗拱結構。斗拱位于梁和柱子之間,通過一層層斗、拱、昂及耍頭的嚴絲合縫的巧妙穿插,承上啟下的把屋頂的重量傳到柱子上,再由柱子傳到地基。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人們還在最外層雕著代表吉祥如意的各種鳥獸等。翹起的一層層飛檐的作用猶如我們今天蓋房子的出檐,當然是為了防雨,出檐越深,雨水越不容易浸濕斗拱和柱子,而且從美學角度觀看,像鳥雀正欲飛翔的翅膀一樣優美……
飛檐斗拱結構是我國古代建筑皇宮殿堂及廟宇常用的結構,因此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我國古建筑的特有風格。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技術角度,都代表了我們古代建筑的一種精神和氣質。
其他五處前萬戶湯王廟、大中漢三嵕廟、中漳伏羲廟、下霍護國貺王廟,都是正殿為元代遺跡,偏殿為清代重修遺跡。
元代建筑風格大部分簡單粗糙。但是因為在建筑造型上,大量采用了圓形外觀造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我們看的這幾處屋頂梁柱幾乎都是原木,有的甚至并不直溜。元代是一個草原游牧民族朝代,因此它的建筑風格處處體現了草原上粗曠簡單的風格。建筑斗拱的作用進一步減弱,斗拱比例漸小,補間鋪作進一步增多。此外,出現了盝頂殿、棕毛殿和畏兀爾殿等形式,前所未有。
清代是滿人的朝代,當時滿人自己的建筑文化并不豐富,因此很多方面都是延襲前朝的慣例,所以并沒有多大的改革。但是在色彩上增加了彩繪,色調以青綠為主,間或以金、紅,黑、白等位鋪色。增加了美感。
關于其他的古建筑的特點構造,我繼續認真學習......
歲月是一本無字的大書,是一本無聲地史記。它將所有存在過的銘刻于大地山川與高天厚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