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成長營
中秋節到了,祝福大家月圓人更圓!
中秋節,團圓節,在這一節日里,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談笑賞月,分吃月餅,真是美事一樁。即便不能團圓,在外流浪的游子,也會對著明月,遙寄相思,一個電話送去對親人的真切祝福,以及綿綿思念。
中秋節與其他節日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第一當然是桂花啰。城南一隅,桂花香滿懷,恍惚間,大風一吹,滿空鎏金。八月桂花香,芳香四溢,想起了在頤和園里尋著花香找桂花樹,卻總也找不著,竟不知眼前的這棵樹就是桂花樹,感覺自己真是很無知。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和賞月外還有其他有趣的習俗嗎?當然有。
一、湖南
1、偷月亮菜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2、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后,她還經歷了太陽制造的種種磨難,終于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3、品茶賞月斗文
中秋最濃的是情,香茗最濃的是味,留下你記憶猶新的情,你為之難忘的味,中秋佳節,古時候文人雅士喜歡品茶賞月斗文,月餅象征吉祥、團圓;茶則帶給人親切、溫暖的情懷,月餅糖分含量高,老人不宜多吃,而茶,特別是安化黑茶,最能消食去膩。
月亮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對那一輪神秘的明月充滿著好奇,于是生出許多美麗的傳說。那種傳說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對神奇的自然力無法理解的無奈。
二、北京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習俗,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
秋天,各種果子都成熟了,蘋果、梨、鮮棗啊,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日和十四晝夜通明。
中秋之夜,浩月當空,桂香襲人,月餅甘美,這些時令性符號,為節日染上了一層暖意。“圓”意味著圓滿和諧,寄托了中華民族的恒久的愿望,因而有了花好月圓人團圓的愿景。在這樣美好的日子里,定然是親友攜手,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場景最吸引人,最盼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