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中……
我的問題在哪里(三)?
在育兒的道路上,外求不如內求,正如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助人”的道理。如果試圖去改變別人不如從自我做起,改變別人很難,但改變自己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事件一:做作業(yè)
晚上決定開始做教練,如果現在一唯的讓大寶主動自覺的去做作業(y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能先做教練,再慢慢講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尋找內驅力,只有調動內驅力,才能讓孩子主動自覺的愛上學習。
每天老師讓訓練孩子珠算和心算的速度,珠算二十道,心算十道,一共需要十分鐘,于是我給大寶畫出十道心算題,開始計時,大寶很不愿意做,計時了,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于是又從新計時,這樣折騰兩三次,我的耐心再一次得到了挑戰(zhàn),才真正進入狀態(tài),很快十道心算題花了四分鐘二十秒,再開始珠算,大寶又不在線了,我說:“如果你不需要媽媽陪伴,你自己做作業(yè),我陪小寶去睡覺了。”
大寶是很怕我離開,說:“不要。”
我說:“不要咱就踏實認真的完成作業(yè)。”
很快大寶進入了狀態(tài),不但做的很快,并且兩位數加法也用心算來計算,感覺真的很厲害。那一刻,我又夸了夸他,他更努力了,用了六分多鐘就完成了二十道兩位數的加法,加起來不到十一分鐘,雖然有點超時(要求十分鐘完成),整體還是很不錯的,后來那一刻,我真的懷疑我的眼睛,感覺大寶真的有點愛上珠算了。
等姥姥姥爺從外面散步回來,我又給她們炫耀一番,大寶就更加自豪了,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
事件二:講故事
于是大寶又讓我給他講故事,我開始天馬行空的編起故事來……
我說:“龜兔賽跑第一次誰贏了?”
大寶說:“烏龜贏了。”
我問:“為什么?”
大寶說:“兔子偷懶,睡覺了。”
我說:“第一次比賽結果,兔子很不服氣,決定比賽第二次。”
它們兩個選擇從山頂往山下跑,這一次兔子沒有睡覺,你說誰會贏呢?
大寶說:“兔子”
我說:“不對”
大寶問:“為什么?”
我說:“烏龜把四肢縮進龜殼里,一骨碌的滾下了山坡,所以烏龜又贏了。”
大寶說:“還想聽”
我繼續(xù)講:
兔子再次不服氣了,決定再比賽第三次,這一次是在馬路上,你說誰會贏呢?
大寶說:“兔子”
我說:“不對”
大寶問:“為什么?”
我說:“兔子正賣力的向前跑,烏龜慢慢的在后面爬,突然青蛙開了一輛跑車過來,烏龜偷偷的爬上了青蛙的跑車,等兔子跑到終點時,烏龜已經在終點等兔子了,所以烏龜又贏了。”
大寶越聽越興奮,說:“還想聽。”
我說:兔子連輸了幾次,還是不服氣,決定再次進行比賽。
這一次,烏龜說話了,以前每次都是在陸地上比賽,條件對你比較有利,這次我想在水里比賽。
兔子雖然很不情愿,但還是接受了挑戰(zhàn)。
于是兔子去找小豬佩奇幫忙,小豬佩奇去找到了他爺爺,求他爺爺的潛水艇借她一用,佩奇的爺爺很爽快的答應了,比賽當天,佩奇開著爺爺的潛水艇藏在水底。
烏龜以為這次比賽冠軍非他莫屬,于是開心的在水里邊唱歌邊向前游,而兔子卻說:“我先睡一會,你先走吧!”
等烏龜游遠了之后,兔子坐上佩奇的潛水艇,快速的到達終點,在終點等著緩緩游來的烏龜。
終于在佩奇的幫忙下,讓兔子贏了一次,兔子終于拿到了冠軍。
而烏龜卻在納悶,都沒有看見兔子在水里游,兔子是怎么贏的呢?于是問兔子:“你是怎么贏得這次比賽的?”
兔子說:“我為了贏得這次比賽,每天偷偷的學習潛水、游泳,經過不懈的努力,我現在潛水、游泳速度非常快,所以贏得你的。”
兔子怕謊話被揭穿,從此再也不和烏龜比賽了。
從此以后,他們倆個成為了好朋友,再也不提比賽的事情了。
看來還是不能欺騙別人,因為說謊總是擔心被揭穿的。
就這樣故事結束了,大寶卻還沉醉于故事情節(jié)之中,那一刻,發(fā)現,故事原來是這樣形成的呀!
晚上,給大寶又講了三個《爆笑蟲子》的故事,才安心的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