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位味全的前同事前兩天問我怎么保險,回復她醫療險和健康險的區別之后,她突然問我:“親屬間骨髓捐贈,捐贈者能不能報銷醫保?”這還是我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問題。
以前有陪同過一位骨髓捐贈者捐周邊血,不需要支付所有費用,按照大陸這邊的做法,捐贈者還有一定營養費的補貼。
后來咨詢一位在浙一醫院工作的朋友,得知捐贈者的部分費用是可以醫保報銷的,還有一部分是自費。
在慈濟,了解過骨髓捐贈,親屬間骨髓配型的成功率是比較高的。這時老同事才和我說,她姐姐得了血液方面的重病,前一天剛確診,需要做骨髓配型。
她說還好姐姐提早買了保險,所以她自己這一下午的時間,也在了解保險的信息。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只要去大小醫院看看,周一到周五都是人滿為患。周末門診的人少一些,住院的病人還都排著隊呢。
有人說:你們是做保險的,自然接觸這種病的、殘的、老的多。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倒是可以松一口氣了。現實的情況是,一場大病,能讓一個富裕的家庭,打回原型;能讓一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嚴管以來,朋友圈的輕松籌等捐款信息少了很多,但那只是看到的少了,沒看到的還在熟人圈里轉發者。因為但凡有一些希望,厚著臉皮也要籌錢把病給治了。
在收到另一位老同事的微信時,我沒有多少的驚訝,這樣的事情,將會在近10年內不斷發生。
究其原因,一個是老齡化的加深,疾病的高危人群人數不斷增加;第二個是過去三十年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環境,降低了身體的免疫力;第三個社會壓力,家庭問題,影響著普通民眾的情緒。
買保險不是為了生病,而是為了自己和家庭的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