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它的偉大在于一旦相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得超越。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并接受這一點,那么我們就再不會對人生得苦難耿耿于懷了。”
? ? ? ? 通過自律,可以消除人生的苦難。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地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原則。主要包括,推遲滿足感,也即我們常說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面對問題并感受到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感受更大的快樂。承擔責任,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既不為自己強加責任,也不推卸責任;幾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癥或人格失調癥,或是包攬責任或是一味推卸。有些人二者兼有,統稱為“人格神經官能癥”,在某些問題上,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內心充滿內疚,而在另一些問題上,卻一推了之。尊重事實,是自律的第三條原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即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所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正視歷史,立足現在,憧憬未來。通俗點說,就是長輩們的諄諄教誨“生存,就得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人性中有“懶惰”的一面,人們總是趨向于維持現狀,甚至固步自封。因為改變意味著放棄所熟悉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重新融入陌生的環境中,這時熟悉帶來的安全感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對未知的恐懼。最后一條原則,保持平衡。愛,是自律的原動力。
? ? ? ? 人世間確實存在神奇的力量。有些事情神乎其神,如果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可能以為說者杜撰,因為它實在太過奇異。我自己就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預感要遇到某個人,結果我們真的不期而遇,有時候很強烈的感知我們還會再見面,果不其然我們再次相遇。更為奇妙的是,當我在心中想著見某人的時候,她很有可能突然現身。那種感覺很是奇妙,有段時間這種“奇遇”頻繁出現,以至于懷疑自己不是正常人,被施了魔力。很讓我欣慰的是,書中也記載了類似的事情。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無法用已知的自然定律解釋,它們卻以驚人的頻率出現,稱之為“同步原理”。其實,奇跡,也許就是極平凡的事件,只不過它們與特殊的時機巧妙配合,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一些“好運的奇跡”,我也經歷過。
? ? ? ? 小時候調皮,有段時間流行放學回家的路上'扒車",那時候我大概十歲左右,我們依照慣例遇到路過的車輛總要試著扒,所以經常過往的車主多少有點怕了我們這幫孩子,我們屢試不爽,他們也有了應對手段,首先對我們避而遠之,如果還是被我們扒上,要么加快車速要么故意曲折前進,企圖擺掉。有一次我馬失前蹄,不幸被一輛“使壞”的卡車甩出幾米外。同伴們嚇呆了,我躺在地上片刻后蘇醒,幸好沒有傷筋動骨,只是毛衣的胳膊處擦了好大一個洞。從此我便學乖了,再也不敢扒車。想想我的命還真大,好幾次都是與死神插肩而過。相反有些倒霉的人,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巴掌斷送的小命。以前我經常會想,一輛車從身上經過也有不死的可能性,因為車的底盤有一定的高度,車輪也有一定間距,命大的人很有可能恰巧處于那個空隙,因而免于災難。和好多人說過這個想法,可幾乎都以為我是異想天開,或調侃是電視劇看多了。所以我就很想不通,為什么有的人就那么幸運有的人就偏偏那么造業呢?!至今這仍然是個未解之謎!書中倒是承認有這種神奇的力量,說這種超自然的事件屬于“serendipity"------意外發現有價值的或令人喜愛的事物的天賦和才能。作者的觀點是人人都有機會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卻在神奇力量降臨時不懂把握。我覺得這種東西并不是人的天賦或才能,而是意識,這個詞來源于拉丁文,本意是“共同的認識與了解”。潛意識的力量遠遠大于意識的力量,我們獲得一項真理,得到一種啟示,不過是重新認識潛意識就已熟知的事情。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也就是即便沒有親身經歷而獲得智慧,我們也可以繼承祖先經歷并獲得的智慧。事實上,我們是把知識從其思維中引導出來,讓它從潛意識進入意識,因為對方早已是這些知識的占有者。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可以理解為遺傳決定一切,因為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從祖先那里繼承過來的,只是有的未被調動罷了。這顯然不合現實,所以我并不認可。作者把意識比作上帝,意識是無所不能的,至善的,在我看來或多或少有些拔高的嫌疑。
? ? ? ? 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實都是行為與思想發生矛盾。我們真實的情感是這樣,由于多種原因卻不得不表現出另一種情感,總之,就是讓自己太糾結。事實上,心理治療的本質只不過是治療心理疾病的工具,病人是否需要使用這種工具,使用到什么程度,完全是病人自主的選擇。正所謂“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玄之又玄的,,,前面曾說過人們總是害怕改變,逃避必要的痛苦。就像平常很愛吃零食的女孩,為了滿足一時的嘴饞,大快朵頤,其實這種欲望的滿足并不能帶給我們多少快感,事后總是后悔、自責,心中充滿罪惡感,在我們吃之前很清醒的知道“我不能吃,吃了就會長胖,,”可是理智還是未能戰勝沖動。一個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清醒的認識到自身是懶惰的,經常自我反省,克服惰性,敢于改變不合時宜的現狀,適應新環境,才是長久快樂的源泉。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何不坦然面對,淡然處之?享受生活中小小的幸福,直面必要的痛苦,迎接長久的平衡。平衡---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