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前幾天被萬達業主與萬達物業發生沖突的新聞刷了屏:
在煙臺的萬達十字街,萬達物業經常將唯一的南入口封堵住,導致業主以及顧客的車無法進入商業街。
不少業主認為,封堵路口,導致生意大受影響,何況物業費這么高,服務也很差。
2017年3月,當唯一的南入口再次被封后,雙方矛盾上升到頂點,發生了嚴重的肢體沖突。
萬達作為知名地產商,業主尚且不易維權,何況普通小區的業主呢?
萬達業主與物業的沖突,只是冰山一角。
當前,業主和開發商及物業的矛盾日益尖銳。
廣大的業主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斷的聯合起來和他們進行斗爭,然而很多都是開始時轟轟烈,最終了無聲息,以失敗告終。
小區業主跟物業斗得極其艱難,是因為業主素質不高嗎?
上千甚至上萬名業主斗不過只有幾十個人的物業管理,是因為業主人數太少嗎?
那,業主們為什么會失敗呢?
02
物業勝利,就會有勝利的原因。
物業的優勢是:
目標明確。他們的目的就是賺錢,因為他們的所得就是業主所失,所以他們和業主的矛盾永遠是存在的。
組織嚴密。目標明確,一致對外,所以他們比較團結。由于他們侵犯業主的所得都可以換成鈔票來分配,成員之間的分工是明確的,大家各行其是,又彼此聯系。
資金雄厚。相比單個業主,物業存在資金優勢。
時間充裕。對于一些物業,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就是靠侵犯業主權利,所以他們的大量時間可以花在這個上面。
相對業主來說,物業的優勢就是業主的劣勢。
目標分散。業主由于人多,所住的位置也不同,因此各自的利益訴求很不一樣。
業主內部團結不夠。由于大家的利益訴求各種各樣,因此對待開發商、物業的侵權,大家都是“各掃自家門口雪,哪管鄰家瓦上霜。”
很多人都在想和自己關系大不大,不大的話就在旁邊看熱鬧。覺得有關的話就出來吆喝兩句,如果要出錢或者出力的話,對不起,沒在家。
甚至配合開發商、物業從中作梗,造成業主內部利益沖突。
無資金。大家彼此陌生不信任,就是想交錢也不知道交給誰,交給其他的業主不放心,覺得如果受騙別人還罵你是傻子,還不如交給物業被他們“強奸”。
缺乏時間。與開發商作斗爭,對業主來說,頂多是生活質量問題;而開發商侵害業主權利卻是他們的工作,是生存問題。
對比了業主與物業的優勢之后,業主失敗的原因就很明白了:因為我們的“不齊心、不團結”,導致我們的每一場戰爭都成為了個體與組織的斗爭,都是在以少打多!
幾千上萬人的小區業主總是斗不過幾十人的物業公司,無論從人數對比還是從人員素質的對比來看,似乎都讓人感到難以理解。
但是如果我們從組織結果上來看,出現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03
小區業主彼此之間都是陌生人,沒有什么凝聚力,也就是一盤散沙,
而物業公司是一個高度凝結在一起的組織。
以無組織的一盤散沙抗衡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小集體,戰斗力肯定不如組織給力啊。
所以才會出現那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
所以一個不超過十人的黑幫可以輕松控制好幾十萬人口的繁華街區。
所以一個規模不大的中央集權政府可以輕松統治一個泱泱大國。
04
我們來設想另一種情景:還是剛剛那個小區,只改掉一個參數。
業主不再是你向左走、我向右走的陌生人,而是一個整體遷徙過來的盛氏宗族,事情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可想而知的變化就是:宗族的業主可以對物業公司予取予求,物業公司幾乎會完全喪失談判議價能力。
以血緣為紐帶、以宗法秩序為管理結構的大型組織一定會輕松戰勝僅僅以利益為紐帶、以雇傭關系為管理結構的小型組織。
05
那么,普通人居住的小區,業主又如何來斗得過物業呢?
要想團結有力,必須要建立想像共同體:在共同體內擁有共同的利益,并能一致對外。
想像共同體是人類社會在進化過程中的最大的發明,它可以在自己的共同體內調動一切力量,一致對外作戰。
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建立想象共同體,一致對外,變得更加容易。
在一些新型社區,尤其是以一批較高素質且穩定居住人群為主的小區,已經屢屢將那些高度組織化的物業公司打敗,甚至清理出場,而他們之間并沒有任何血緣紐帶關系。
不久前,朋友小區的物業公司已經被小區業主自發組織起來的業委會清理出場,并且由業委會組織了新物業公司的招標更換了新物業。
鑒于前車之鑒,周邊的小區物業公司也都大幅提高服務水準,生怕被淘汰。
同樣的是兩種相似的組織形式之間的較量,結果截然不同,那這些勝利小區的業主有什么樣的不同呢?怎么就做到團結了、齊心了呢。
這就是“想象共同體”的力量。
06
以該小區為例,梳理一下新型小區建立想象共同體,業主戰勝物業的歷程。
購房初期就有人建立QQ群、微信群,在群內交流入住和裝修心得。
因QQ群有被搜索到的功能,逐步的有更多業主加入,再以邀請形式加入微信群,實時交流。
在虛擬空間有共同的標簽,又在現實社會擁有共同的利益,這樣一個想象共同體就誕生了。
每個人都擁有了第二個身份:小區微信群“公民”,有了公民也就有了高度自制的小型社會。
他們合意的領導人在群內被推舉出來,選出了業委會。
當業主再次與物業公司進行戰斗,就演變成組織與組織的戰斗了,而且每場戰斗全程直播,大大增強了透明度和業主的參與感。
數次交鋒后,對手仍然拒絕整改,他們則更進一步發揮組織化優勢,發動委托招標,甄選市場評價較好的其他物業公司加入戰團,引入商業競爭模式。
以上復雜的演化過程,微信群中90%的人幾乎是從未謀面,溝通成本非常之低。
利用移動互聯網,降低溝通成本,有效協作,流行十幾年的單兵出擊轉變成了集團軍作戰,勝利也就隨之而來。
07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比如小股東的維權。
在股票市場上,大部分投資者都是散戶,當利益受到大股東或者管理層侵犯,作為小股東如何維權?
通過股吧,雪球等社區,建立微信群,QQ群,尋找共同的利益,緊密合作,建立起“想象共同體”,再與大股東或管理層戰斗。
這樣,勝利是不是來得更快一些呢?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