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杭州看的三場戲。兩場話劇《天算》《瀾滄水長》,一場京劇《燕翼堂》。巧合的是,兩場都是抗日題材,一個是寫解放初期云南版納的民族融合。
《燕翼堂》山東京劇院演出。序幕就是清朝皇帝賜予”燕翼堂“的牌匾,為此家人都引以為豪,用心守護這樣的榮譽。第一場寫劉曉浦、劉一夢被日本鬼子逮捕,劉合浦走在前去營救的路上,另一個場景是,劉合浦母親和她的孫子孫女在家里滿懷期待等轍營救歸來,并讓府里張燈結彩,準備迎接。第一場第三個場景是管家前來報信,叔侄不投降,已經死亡,隨后劉合浦被母親譴責,問怎么會沒有你辦不到的事呢,劉敘述前因后果,但卻是用夢境展示三個人之間的爭論。用時半個小時。
第二場,劉合浦的侄兒和女兒與眾青年人要參軍,被劉合浦和其母親勸阻。面對年輕人的抗日熱情,此時的劉和浦還是保守的。面對無有為的索要,他總是選擇忍讓。最終侄兒留下,女兒參加抗日。
第三場日本鬼子讓他當會長,他拒絕了。但是當日本鬼子帶著受傷的女兒上場,他看到血跡斑斑的女兒,他又動搖了,準備接受卻不幫助干活,但是女兒自己刺向日本鬼子的刀子,女兒的犧牲讓他不當會長的一直更加強烈。
第四場受脅迫,他不得不答應,否則全村的人都會遭殃。表面答應的他卻暗地里有自己的打算。他要把憲兵隊灌醉,然后火燒燕翼堂。母親支持他的決定,并將和他在一起。
然后再熊熊大火中,去世的人又重新出現。這個戲再現了這個家族全家人的英雄氣概。看完有幾點疑惑,這個家族到底是干啥的,為什么會這樣有錢。那個浮厝桑行到底是怎么樣的風俗,讓本地人感動,雖然那個管家算是說清了,但是對觀眾來說,讓去世的人落土為安是最大的事情,戲里輕松而過,最著力的地方,感覺有點輕飄飄的就過了。
然后京劇城程式化的東西也運用的不太多。
《天算》謝幕時,編劇和導演上場,兩個白發老人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人的上場,立刻讓全然燃動。那一瞬間,突然有莫名的感動。以至于大家都沉醉,都在不停的鼓掌,以至于并沒有人說讓院團負責人上場。感動什么,感動這個戲帶來的個性鮮明的人物,感動這個戲寫的易經的玄幻的不容易,這才是體現了一個劇作家的綜合素養,感動的還有那個珍珍,尋找小丈夫鍥而不舍,為此還當了名妓。找到了還不能結婚,而且為了幫助丈夫,幫助抗日主動送情報。場景集中,但是個性鮮明的人卻讓人感動。
上培訓班上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見了羅老師還有幾分不好意思。整整12年了,我還在學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