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賽時與好友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爭執的問題是馬龍帥還是繼科帥。最后爭執又變成了喜歡后的爭奪。說來也頗有趣味,那時只知道自己喜歡乒乓球運動,每日拿著球拍風雨無阻的去球場,揮舞著運動激情,嘗試著各種球與拍的接觸,雖然沒有專業運動員那樣的訓練,但是,一點都不妨礙我們運動的熱情。
看完直播,跑去球場討論誰是今日之星。我喜歡馬龍,他打球動作嫻熟、干凈利落。好友說她喜歡繼科,出手不凡,大有王者之風。于是我們倆人便開始為各自的偶像辯駁,說起他們的好。在一旁觀看爭斗的師兄實在看不下去了,打斷我們的爭論,說:“你們倆別爭了,他們都好,可是與你們真正太遠了。你們可不可以喜歡一下我們球隊里面的老張或老王,這老張或老王雖然不是耀眼的球星,至少會請我們吃飯,這個還是來的實在。”聽完師兄勸解,我們也不在爭論,只說開球。
開球、打球,不時模仿著心里的偶像,甩出一板兩板花架十足的偶像打法,爭論復起。我喜歡馬龍!我喜歡繼科!喜歡吧,又沒人能把他們搶走。
這樣的日子就像比賽,一晃而去,我們仍然每天打球,每天運動,只是少了一些這樣那樣的爭執。昨晚在家,陪著老媽看電視劇,看著看著睡意朦朧,師兄發來信息說快看CCTV5。答,媽媽在看電視,我在陪。師兄說:“有馬龍。”頓時睡意全無,也不再理會師兄,跑去書房打開電腦。等我準備好了時,只看到比賽結果,馬龍2/3輸給廣東選手林帥哥了。當時真是懵了,我還沒看看馬龍那張陽光燦爛的臉,怎么就輸了。
師兄發來信息說:“別看了,你的男神輸了。”我回復了一張淚流滿面的表情,選擇看回放。回放時,馬龍依然如故揮拍自如,就像解說員所說“雖敗猶榮。”競技運動從來都是充滿了未知,所以更加能夠扣人心弦。
想起自己執球多年,從室外輾轉到室內,乒乓球路走的甚是艱難,與朋友聊起,一個五毛錢的乒乓球,一張水泥砌的球桌,幾個打球的伙伴,每天十點準時到場。說說昨日之最,談談家長里短,打打乒乓球,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從指縫里溜走。暑往寒來,冒著嚴寒,打球從未間斷。冬日里氣溫太低,加上水泥砌的球桌標配一根鐵擋板,算做是網。乒乓球扎在球網上,脆生生的裂口,精細一些的人帶了膠帶,隨時補球。鼻子凍的通紅,玩著遍體鱗傷的乒乓球,有些聊不完的話題。
如此反復兩年之久,終有一室,可容納兩張球桌,我們算是安家了。朋友援助的乒乓球桌是標準球案,一眾人愛惜異常。有了這間球室,解決了我們雨天休息的問題,提著十二分的興趣打球。然,迫于生計,每日工作不可倦怠,為了打球,早早出門,球室沒有照明設施,與球伴想盡辦法,用太陽能帶動電燈,一倆小時就用完了電,再用蓄電池,一根線上掛了只燈泡,一次打球,有師兄說光線太暗,猶如鬼魂,無奈再想辦法。后來最終有了照明設施,打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從每日清晨到追加晚上。
球友們有的一路同行,有的走散了。但是走到一起的球友卻越來越多。我們相約打球,相約看球賽,說著與乒乓球相關的話題,我們永遠沒個夠。17全運會,讓我們再次興奮,每天打球時間逐漸延長,從白天到夜晚。
今晚又見馬龍,心里還是非常激動,馬龍的笑容治愈著我們一路走來的艱辛,止此回首,乒乓球已經陪伴我們已經有四五年了。我還對它還是一往情深,每天早晨,急匆匆穿越大半個城市,只為早點趕到球室,與球友們多打幾板。打的正酣,鬧鈴不斷的掙扎著,歇斯底里的讓我滾蛋。再一個球,再打一局,都是難舍時最真情的不舍。一招半式,乒乓球打的不像技術活時,揮汗如雨,將它變成體力活。頭上冒著熱氣,嘴里說著痛快,一把把擦汗,一次次深陷,乒乓球將我們圍在一起,天天跑步去打球。我希望再過五年十年的,我依然一往情深的喜歡乒乓球,天天追逐太陽去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