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能否認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起得比較“吸睛”,懷著一探究竟的心理,我開始了這本書的閱讀之旅。因為工作的性質可能相對比較忙一些,所以看書的進度會相對會比群里的書友慢一些。
我還沒開始看的時候,群里就開始有書友在交流討論書里的內容了,說是內容略深奧,也有的說看不懂書中的內容究竟和題目有何聯系。我認真地看了書友們討論的內容,試著用他們在群里推薦的方法去學習,去理解書中的引用的“典故”。
這樣閱讀下來我竟然沒有感到有晦澀難懂的感覺,而看著這些作者描述的這一些些,看起來相對“腐敗”、“落后”,不斷地腐蝕著我們的不良的社會風氣以及現象。我感到悲哀,而又無力。
同時,我看到好多書友在說,這本書傳達的都是消極信息,實在看不下去了。此時,我便開始在想作者的意圖,為什么書名和內容如此不符的書卻能在市場上流通,并發行呢?“存在即合理”,在沒有弄清楚之前我也不好發言,先看下去再說。
經過兩天的閱讀,我大概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寫了這么多丑陋的、令人悲憤的社會現象,其實不正是《中國人看不起中國人》的原因嗎?
其實,作者在寫題目的時候是用了一點點“小心機”的,他并不是直接告訴讀者說,“中國人看不起中國的原因”,也不是“中國社會現象”,而是向讀者提問《中國人為什么看不起中國人》?
現象即是原因,這樣的寫作方式,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但是,另外一個弊端就是,看不懂的讀者可能就中途棄書不看了。不過,面對這樣的讀者作者應該也是毫不在意的吧。作者也有他的傲骨,他的文章也只給看得懂的人看。
文中大多數描述了社會黑暗丑陋的一面,但是我在第一章《錢柳遺事的話外音》里邊讀到了柳如是作為一個女子不愛慕虛榮、不隨波逐流、不畏強權、不被世俗所累,為愛而活的勇氣,這點和很多男兒對比起來都是自嘆不如的。
接著關于作者描述的種種例子,讓我更深層次地了解到,我們不曾了解過的一些所謂的社會“陰暗面”。
不過,我們可以試著想想,在那個年代,雖然幾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雖然已經廢除,民主思想漸入人心,但是那些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怎么可能一下子說改變就改變?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八榮八恥”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正一天天變得美好起來。
通過閱讀本書,發現了那些不堪的一面之后,我們才會發現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雖然還是充斥著各種不公,但是卻也比以前好了太多,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好好積極地人生的挑戰,要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信心,甚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