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好吧,丑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
前面講了序言(SCQA),標題/小結(講好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今天來講內容和主體。
不管Body怎么難寫,我們還是要吃了它。(小怪怪們,快過來讓姐吃了,保證不疼~"不要不要!"“快來嘛~”)
咳咳。
關于內容,從這本書里面我總結出來的是,建好大結構和小結構。
大結構是指,歸納,還是演繹。
什么是歸納和演繹呢?讓我們來復習一下高中的基礎知識。。。(楊老師,快來表揚我 ^ ^)
歸納的例子就像醬:
我喜歡吃榴蓮。
你喜歡吃榴蓮。
他喜歡吃榴蓮。
她喜歡吃榴蓮。
……
結論:我們辦公室的人都想喜歡吃榴蓮!(這都什么重口味)
演繹的例子就像醬:
人都喜歡吃榴蓮。(大前提)
你是人。(小前提)
所以你也喜歡吃榴蓮。(結論)
當然,你也可以承認,你不是人,所以不用吃我的榴蓮 (奸笑)
這兩種大結構中,歸納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比如你今天出門堵車,明天出門堵車,后天出門堵車,你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北京天天堵車?;蛘吣憬裉炜吹届F霾,明天看到霧霾,后天看到霧霾,你會得出另一個結論:北京天天霧霾。
BUT,容易的結論常常是脆弱的。比如北京其實春節期間一點不堵車,并且北京在秋高氣爽的時候沒有霧霾。只要找到任何一個反例,歸納出來的結論就岌岌可危。而遍歷所有證明這個結論的事實依據(比如在北京待一年,每天統計是否堵車和霧霾),在99.99999999999999999%的情況下,是不現實的。
SO,更加靠譜的是演繹推理。就像上面的例子,你敢說你不是人么?哼哼,敢跟我辯論的都是鬼。
在商業應用中,演繹推理占據主流。各種商業模型,都可以看作大前提,具體的公司品牌行業,則是小前提。
具體到思考和表達,也鼓勵運用演繹的方法,來構思整個故事的大結構,做到有的放矢。
小結構是指,在大結構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梳理內容。
巴巴拉奶奶介紹的順序包括:
時間順序(昨天今天明天);
結構順序(東南西北,銷售部市場部研發部生產部,線上線下);
程度順序(最重要,次重要,其次重要,。。不重要)。
我自己又加了個順序:
剝洋蔥順序(名字有點土,大家忍耐一下哈)。
就是指,從宏觀到微觀,從世界到國家到地域到行業到公司到品牌。。。一層一層往下剝(這個過程真的讓人痛苦到淚牛滿面有沒有)
具體用哪種順序,需要跳出這本書,去稍微了解一些演講基礎——取決于受眾的關注焦點。
嗯,看來下個月的書單也有了。
當上述順序涉及到的事物為線性關系時,這樣考慮就足夠了。
BUT,千萬不要too young too naive,我們碰到的情況,其實基本都是矩陣結構,各種順序和事物互相交叉(在大企業里面工作過的人應該都懂矩陣是啥),互相關聯,就像面對一個巨大棋盤,到底從哪里下口,哦,下腳,不對,下手呢?
奶奶沒有講,或者我還沒太領悟到。
我的建議是,確定一個維度,作為主線,以它為主干,梳理其他維度的順序,盡量不要交叉跳躍。
好了,希望沒有把大家講暈。
這本書的讀后感,先到此為止,如果哪天我又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了,一定再來,神補刀。
bye~
(2017年4月12日,辦公室窗外。北京的溫度升高了,有點熱。)
|圖片來源:網絡+拍攝|
|撲 你 一 臉 正 能 量|
時時伴你左右,一起連滾帶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