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唐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駱氏亭:亭所在無定說。
崔雍崔兗:弟兄倆,作者曾受知于他們的父親崔戎。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縣)人。他是晚唐詩壇杰出的代表人物,也是對后代有影響的一個(gè)詩家。他的近體詩,尤其是七律有獨(dú)特的風(fēng)格。
竹塢:指長著竹子的池邊高地。
水檻:臨水的闌干。
迢遞:遠(yuǎn)。重城:指長安城。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四十回提到本篇的最后一句,“枯荷”作“殘荷”。
西風(fēng)一起,寒霜未降。一方竹林環(huán)抱的船塢,水繞亭軒,微塵不染。此時(shí)的作者,旅宿他鄉(xiāng),在秋雨綿綿的季節(jié),夜尤靜,又怎叫人不起念想?
“相思迢遞隔重城”。詩人執(zhí)念,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長安親人,只是,隔著重重城池,不能相聚。秋近結(jié)束,亭前那片荷塘只剩下殘枝敗葉,一片凄清。雨打在殘葉上,猶如打在了詩人的心里,莎莎作響。思念深邃、孤冷。
有一天,本來是要去拍絢爛的秋色的,不期遇上一場涼涼的秋雨,自然而然的想起這首詩。趁著一時(shí)的興致,來到一片荷塘聽雨??粗甏驓埡桑黜?,就有一種莫可名狀的存在感。便又想起那《紅樓夢》里的橋段:
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里面有這樣一段文字: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閑了一閑?天天逛,那里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睂氂竦溃骸肮缓镁?!以后咱們別叫拔去了?!?/p>
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