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今年夏天第三次出來晨跑,早在去年年底就下定決心要在今年夏天出來跑步。一心要做個像張鈞甯和陳意涵那樣喜歡運動的女孩。
很遺憾,長春今年多雨,過了夏至,有時還會冷得恨不得穿毛衣。所以只跑了三次,第一次是在五月初,大概是因為不會做身體舒展準備,導致跑完后兩條腿疼了三天,我懷疑自己身體可能有問題,然后繼續在每天早上睡懶覺。
第二次決定晨跑的時候是六月初,乖乖地上網查了跑步相關的準備動作,乖乖地跑完后沖個澡,但還是覺得十分疲憊,懷疑自己的確不適合多做運動。
就這樣,直到今天,腦袋一熱,早上六點起床,出去跑了半小時,回來沖澡后很聽話地敷一張面膜,很聽話地在八點鐘吃了早餐。到現在沒有身體的不適反應,終于確信我可以做這件事。到這一刻最后悔的不是前兩次的錯誤運動導致身體不適,而是后悔這兩個月每天早上都在睡懶覺。
和很多懶癌患者一樣,我也會懶得敷面膜,懶得早起吃早餐,懶得洗衣服,懶得收拾屋子,甚至有時候懶得下樓買飯或者做點吃的,即使已經餓得肚子咕咕叫也懶得離開沙發。窩在這沒完沒了地刷手機、寫文章、看書,甚至此刻,我也是窩在沙發上,抱著抱枕來敲這些文字。
我們大多數人最勤快的時候基本都是中考和高考前,毫無怨言起早貪黑地刷題、聽英語、背書,一個個都是視死如歸的戰士。結果到了社會以后,都懶得無可救藥,這一點,看看大家身上的肥肉就知道了。這一點我也沒能逃脫,雖然看上去比你們更瘦一些,鬼知道我比三年前胖了十斤。
“懶”的確是一種很可怕的病,輕者患拖延癥,重者虛度終生。想到自己每年年初都會信誓旦旦地列清單,警告自己今年必須看多少本書、刷多少部電影、去多少個城市、寫多少篇文章,結果當然都是無疾而終。正如你們每天信誓旦旦強調的減肥,一塊蛋糕或者一頓燒烤就足夠讓你背叛早上許下的諾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說到”與“做到”,我們越來越強調捍衛自己說話的權利,結果話語本身的重量變得格外微不足道。比如你承諾今年同學聚會一定會來,你承諾周日逛街絕不放我鴿子,你承諾30歲之前一定去趟西藏,你承諾要和我一起來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說是說了,兌現的日期仿佛遙遙無期。
時間好像總是很慷慨,不管多用力消耗也都用不完,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時間會停止在哪一天。因為未知,所以不懼。因為看似安全,所以格外放肆。就像電影《愛麗絲夢游仙境2》里的那位奇怪的“時間”先生,你會看到他每天悠哉閑適地樣子,一旦大限已到,他會惡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把你的鐘表停止。鬼才知道,你還有好多說出而沒兌現的諾言,那些諾言被無限期地延長,永遠沒有兌現的可能。
今天在分答上參加了一個活動: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60秒,你想對這個世界說什么?
說些什么呢?只有60秒?。∧阆脒^嗎?未來一定會有那么一天,這可憐的一分鐘會降臨到我們每個人頭上,大限已至,你對自己親手完成的人生有多少虧欠和不滿?那是直到閉眼都不能安生的嘆息。
我們常常會說“向死而生”,聽起來豪邁、氣派,事實上好多人都是“向生而死”,我們巴不得快點過去的那些時間,我們一遍遍刷新朋友圈和沒事窩在沙發上發呆的那些時間,什么都沒做,和死無異。
我已經28周歲,幾乎每天都會提醒自己這個事實,對于女孩子,年近30,會越來越害怕衰老,然后覺得好像一切都來不及。所以我火急火燎地做起工作室、開通自媒體,生怕晚一步就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班車;心驚膽戰地關注著自己的皮膚和身體狀況,生怕哪一天會一病不起耽誤一生;我開始討厭慢騰騰的火車汽車,寧愿多花些錢來買這幾個小時的時間。
我們活一輩子不是在完成學生作業,不是寫完了交上去就大功告成了,更不可能像每年寒暑假一樣,在開學前一天找別的同學的作業本抄一下就完事了。絕大多數人還來不及抄作業或者來沒找到可以抄的作業本就莫名其妙地“開學了”。你確定真要做這樣的學生嗎?
我們已經到了可以兌現承諾的年紀,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旅行、運動、出書或者創業,凡是你從前想過的就趕緊去做,你不開始就永遠不會有結果。知道你為什么喜歡上網、玩游戲、刷微博微信嗎?因為這是麻醉劑,會讓你暫時忘記生活的痛楚,可你也要知道,麻醉過量或者麻醉時睡著了,真的可能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