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句話:“你全力做到最好,可能還不及別人稍微搞搞”。怎么說呢?確實有點感同身受,無論是在精神方面或者是物質方面,我都無法否定這句話。
大學里算是見到過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的起點真的就可能一輩子都沒法超越的。首先對于家境,有的人可以天天去高級餐廳,天天去旅游出國,而我們卻是連高鐵飛機都沒坐過,卻還要為生活學費操心。
好朋友X家境不好,自己上著大學家里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早上她弟弟妹妹打電話給她,說是學校要交校服錢,一共200塊。爺爺奶奶沒錢,給爸媽打電話沒打通,只能打給姐姐,電話那頭的妹妹哭的稀里嘩啦。她說她聽到妹妹的哭心都碎了,她的妹妹本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小孩,很少哭,本是天真無邪十一二歲的孩子,卻承受著她那個年齡不該有的壓力與成熟。爸媽蓋了房子幾乎身無分文,就去了異地廣東進廠打工,到現在工資還沒發下來,好友又不能找爸媽要,不然他們肯定又要開口像別人借錢。不想讓爸媽為難她便像一個同學借了兩百塊,她說她快累死了,窮!還恬不知恥的上著三本。最難過的是,因為自己累就算了,還讓弟弟妹妹也這么累。我真的好心疼這些孩子,他們這個年紀本應該不為任何事操心煩惱,卻為了交不起兩百塊錢而哭泣,真的不應該讓她們去承受這些。可是面對這些,心理上的同情卻也是顯得多么的蒼白的無能為力。
好友算是一個努力的好姑娘,我和她算是一路相擁走過來,這條路之中有多少酸甜苦辣我想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大一的一個學年,我們所有的空余時間都幾乎被兼職包圍。在每天四點半下課后朋友就會騎著腳踏車半個小時去市區一個火鍋店當服務員,周末全天班從早上九點半到晚上九點半,就只是為了那一百塊錢。我們發傳單、端盤子、促銷員等等一切都干過,患難與共、相知相扶。
我時常對她說:“我這輩子真的不想為錢操心,真的覺得好累,盡管我曾經覺得錢并不能代表一切,可是沒錢真的好難,而我當初那顆“純真的心”卻也慢慢被現實打磨的一點不剩”。
一朋友找我五一去旅游,大約需要四百塊,我尷尬的拒絕了,她問我為什么?我呵呵笑到:“因為沒錢啊咯!”。我突然想到以前朋友對我說的一句話:所有的尷尬難堪的開端,都是因為你沒錢。這句話真的說的恰到好處。想到以前兼職的日子,周末去酒店端盤子,每幾趟個小時十塊錢,早上五點就起來坐公交去那個酒店,到下午四點半結束,然后結束后又換乘公交又去另外一家酒店接著兼職,知道夜晚十二點才回到宿舍,那段時間真的是累癱瘓了,舍友好奇問:“你怎么那么拼啊!”,因為沒錢,哪能不拼。
給爸爸打電話,爸爸說最近的手臂總是疼痛,我默不作聲,因為一切我都知道,因為工地上的活太重,干了大半輩子的重活,身體總會落下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爸爸那邊笑到,說等我畢業了他就可以不干這些了,那個時候就可以在老家陪陪家人和孩子,不用大老遠的為了生存跑到上海打工。真的很感謝爸爸媽媽支持著我上著一個我本不該上的學校,可這些年他們的背后又掩藏著他們的多少辛酸。
好朋友問我:你畢業后打算干什么?突然把我問住了,我呆了呆說:我想賺好多好多錢,然后帶著我爸媽去旅游,因為我爸媽這么大年紀還沒有出去旅游過。朋友笑到:“你這一輩子,就想著賺錢了”。我其實不想變得這么世俗,可是我的心愿真的僅僅是這樣,因為我們身上背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亦舒的《我們不是天使》里面鄒雨說過一句話:金錢面前,人人平等。我覺得這句話太過于苛刻,但回過頭想想誰說不是呢?物質仿佛決定了許許多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所以我只想現在努力點,將來才會讓爸媽好過點。努力賺錢,那樣的話爸爸就可以不用那么累,媽媽臉上也可以多點笑容。我笑了笑問自己:“我才二十歲啊,我就開始變得這么物質化真的好嗎?”。可是現實就是這樣,其實我并不想這樣,誰不想做無憂無慮的小公主,但此時的我卻是那么的無能為力。
錢到底有多重要?你窮自然就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