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南部一直都是歐洲游客們的最愛
還有什么比沙灘陽光更美好的嗎?
每到夏季,通往南法的交通都是堵塞的
于是一群天才般的歐洲人想到,
“嘿,不如在5月的戛納舉辦電影節得了。”
“那時天氣適宜
游客也不算多…”
就這樣,1939年,戛納電影節成立了
今年正值戛納70周年大壽
小編非常榮幸地參加了這次戛納電影節
現在帶大家領略戛納的另一面
影迷加群請聯系小編:imovice-sw
或者關·注愛電影網公號
出行攻略·吃穿住行
交通:
從香港飛慕尼黑再轉機到尼斯
大概約16小時
尼斯機場有大巴直達戛納
車程大概40分鐘左右
大巴車站距離影節宮步行10分鐘左右
吃
戛納給我的感覺
就像是洋氣版的秦皇島
一個為旅游和夏天而存在的城市
吃飯價格并不便宜
主要以法餐 地中海菜 意餐為主
穿
遠離了潮濕悶熱的深圳
到了干燥晴朗萬里無云的戛納
氣溫在20度左右
但由于陽光燦爛
可能體感溫度稍高些
基本T恤+小外套就OK
住
來戛納住一定要提前幾個月就訂房
不然酒店分分鐘被秒光
而且住宿都很貴
千元一晚算是非常普通的價格
當然也可嘗試airbnb
都有誰參加戛納?
各路男女明星名人聚集
帶著長槍大炮的攝影師
不斷跑場子的媒體記者
來感受電影節氛圍的電影專業學生
以及來做買賣的電影生意人
戛納·印象
第一印象
沙灘!陽光!
遍地的餐廳!
滿街舉牌求票的觀眾!
到了別廢話,趕緊去領證
每個證件都附贈官方吐槽小徽章一枚
“去年得金棕櫚的片子是啥來著?”
“戛納啥的我不太懂,不過剛才那部電影真不錯。”
“戛納就是個工廠,對不?”
領了證 趕緊預約電影票
小編拿的是電影市場的證件
電影宮旁邊就是電影市場
占地2層樓,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公司
與國內電影節不同之處在于
戛納不是個面對普羅大眾的電影節
電影票也不會公開售賣
領取證件時
工作人員會給一個網站+賬號密碼
在該網站上可以預約無數場競賽單元的電影票
過一陣系統會告訴你預約是否成功
然后有機器可以現場打印出電影票
小編預約了6場中4
被拒2場次都是《自由廣場》
聽去了的朋友說片子很好看
真是流下兩行辛酸淚
都有什么人參加戛納?
戛納不太對外開放
更像是行業人士及媒體稍縱即逝的狂歡
都有誰來參加戛納?
電影創作者
明星
電影市場人士
媒體
電影專業人士(影評家、電影學教授等)
部分學生
傳說中的紅毯
真的只有這么短!!!
戛納安檢很嚴
然而也看不見明星
因為紅毯附近早已被黑衣攝影師包圍
今年戛納公認的最佳著裝
必須是98年的妹子艾麗·范寧 (Elle Fanning)
她今年有兩部作品入圍主競賽及展映單元
分別是《牡丹花下》和《如何在派對上搭訕女孩》
她的存在告訴我們什么是真·膚白貌美·仙女
可能是白雪公主本人
關于中國元素
中國電影在戛納的確很尷尬
就今年而言,鄰國韓國2部電影入圍主競賽
日本也有1部《光》
中國卻連續兩年都沒在主競賽單元現身
不過今年戛納在最后關頭宣布
中國導演李睿珺的《路過未來》入圍“一種關注”單元
成為唯一一部入圍本屆戛納的華語電影
雖然中國影片水花不大
但中國人存在感可不弱
隨處可聽見的普通話提醒著大家:
別忘了中國:全球第二大電影票倉
中國派出了龐大的媒體&影評人代表團
各路明星以及電影買家
來到國際村的中國小帳篷
會議不斷
見到了《提著新,吊著膽》劇組
以及《看電影》的主編
現場也有不少外國人
大家都對中國市場及電影很感興趣
在戛納親臨歷史
①金智奭去世
5月18日,知名電影策展人、韓國釜山電影節副主席兼首席選片人金智奭因心臟病發,突然在戛納去世,年僅57歲。
釜山電影節
在挖掘亞洲新導演等方面一直有著卓越貢獻
咱們中國不少導演也受過釜山的恩惠
得知金智奭先生去世
心情很沉重
②Netflix之爭
Netflix今年有兩部影片在戛納展映
分別是《玉子》與《邁耶羅維茨的故事》
在《玉子》媒體場時
現場一片噓聲
但支持Netflix的觀眾又報以掌聲
彼時噓聲掌聲不斷
這種紛爭來源
在于影片在法國影院上映后
有36個月左右的窗口期
窗口期過后
影片才能在視屏網站上等媒體出現
而Netflix繞開窗口期
直接在網站上上映
侵占了傳統院線的利益
評審團主席阿莫多瓦則更是直接開炮:
“我不能接受一個不能在院線看到的金棕櫚。在我看來,當我們看一部影片,最重要的是熒幕的大小,它不應該比你坐得椅子更小。我們應該面對大銀幕始終保持謙虛之心。”
無論如何,
今年《玉子》與《邁耶羅維茨的故事》難拿金棕櫚
明年Netflix在戛納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但愿他們能夠找到一種和解的途徑
關于戛納
也許戛納的特別之處就在于
每一部報名的影片都會被矚目到
不會因為你的國籍、身份而受限
國人可能對戛納有一定誤解
覺得戛納是藝術電影的圣地
戛納的確在推出新導演等方面有著卓越貢獻
但它更是個高級版的名利場
只不過是和傳統好萊塢抗衡的那種
應該說 戛納是販賣藝術的地方
而不是藝術電影的烏托邦
在好萊塢不被認可的導演
都可以來戛納試試運氣
昆汀曾放話說
戛納讓他少奮斗10年
戛納選片主席、藝術總監福茂也曾表示
作者、星光、市場、媒體
四元素對戛納缺一不可
作者無非是作者電影
即有別于好萊塢的娛樂電影
戛納仍然是歐洲作者電影的陣地
但沒有星光
就無法吸引世界人民的眼球
沒有市場
也無法聚集全世界的電影人士到戛納
沒有媒體
更無法為電影、電影節、明星宣傳造勢
一方面是各種媒體報道
花邊新聞
電影評論與打分
各類獎項
另一面則是影片的銷售買賣
電影項目的投資與評估
電影本身與電影這門生意
構成了戛納電影節
無論如何
戛納仍然是挖掘新導演及新興電影
獨立于好萊塢外的一股聲音
以及明星們、大公司的宣傳陣地
世界各地買賣電影人談生意的場所
淺顯的戛納報道寫完啦~
滿意的請給小編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