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是什么?
小我并非與生俱來,它是在人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社會集體意識對人的影響而產生的,它是基于恐懼而形成的自我,"我"與小我綁定在一起如影相隨無法分離,隨著成長,小我被不安全感喂養得越來越大,剛開始的時候,像一條小狗,后來積累的東西越來越多,能量越來越大,變成一頭大象一樣的龐然大物。
如果對待小我?不要想著去控制它,而是要去感受、傾聽、理解、溝通。調整、行動 。
情緒的本質是一種能量,它可分為積極的消極的,一般來說情緒是伴隨愛或怕這兩種情感產生的。而情緒就是小我的反映。
任何負面情緒背后都有其積極的意義。
有那些常見的情緒?
愛:感恩、同情、愛、幸福、快樂等等,
怕:恐懼、害怕、失望、沮喪、難過、委屈、抑郁、無奈、擔心、焦慮、痛苦、怨恨、悲傷
我們要感受和傾聽情緒背后的原因,并著眼于未來,公正地看待眼前的事物,做出合理的行動。
害怕:是因為你感覺事情朝你不想要的方向發展,事情永遠可以心想事成嗎?很明顯,不可能,所以現實的做法是承認自己的害怕,然后做好自己能做的準備工作,那怕只是思想工作,包括最壞的情況,這樣你可以一定程度上放下害怕的情緒。一個多年的創業者分享一個分解壓力的方法:他想象自己公司倒閉、員工、朋友不理解,都分離了,甚至連父母、妻子都離開了,自己還遇到車禍、斷了一條腿、瞎了一只眼,他會怎么樣?他想了好久,后來想象自己從創業自媒體開始做起,最后也能重新東山再起的虛擬故事。他說后來他遇到現實中再大的困難,他也能較好地化解壓力了。
憤怒 :表明你有改變現狀的高能量
失望:對自己失望時,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為什么不能接受當下的自己。當我們對別人失望時,問問自己為什么要控制她
焦慮:會讓人感覺一切都不好找不到方向目標,它實際是在告訴我們有重要的事需要我們格外關注啦,能力不夠我們要抓緊提升能力,資源不夠就去尋找資源
悲傷:會讓我們從失去中獲得智慧,讓我們學會擁有現在擁有的,反思什么才是自己要珍惜的
痛苦:說明該讓自己的人生升級了
糾結:則告訴我們需要認清對自己的定位,弄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什么是更重要的,做好選擇。
委屈:其實是在告訴你你要成長肩負責任了
后悔:也是再告訴你下一次需要改進的方向
壓力:說明你準備不足,你可以去承載也可以再等一等亦或退回一步重新準備,它告訴你你正生活在恐慌區你需要升級了。
情緒處理機制
覺察(怎么了)-分離小我-傾聽-理解-調整-行動
在這里永澄老師傳授了一個覺察分離小我的方法:當情緒出現時,放下手中的東西,望著眼前,隨手拿起一件物品雙手握著它,看著它對它說:xxx,你是我的小我,我看見了你,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緒,你有什么可以跟我說說看。(文/五月墨寶)
明明什么都知道,還會犯錯怎么辦?
人的覺察反應有四個層次: 不知不覺,后知后覺,當知當覺,先知先覺。
上述的情況就是后知后覺,從后知后覺到當知當覺是需要漫長的刻意訓練的,訓練到知行合一的時候,那就是當知當覺。先知先覺是你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覺察到了。先知先覺并不是只有菩薩才可以做到,普通人也有可能做到。
永澄老師分享了他的一個自覺的方法,念《心經》。他自己不是佛教徒,但是每次念完一遍,心境自然峰回路轉,就是這么神奇。
------------------------------------
附錄:
《你離高效能人士只差一個習慣》:1個小時的在線語音培訓課程。推薦大家在有一個小時空閑時間的時候聽一下。
具體內容見詳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A0MzcxMw==&mid=214077597&idx=1&sn=bd1bcb5f0cfc1c269498d3010e026faf#rd
培訓老師,易仁永澄:關注個人成長領域?,專注于高效率、慢生活的踐行者,致力于個人成長領域的推動者,一直奔跑在成長道路上的幸福者。
個人博客:http://www.hiddenwang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