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陽明《傳習錄》第35天
今天共讀陸澄錄六十——六三(79—81頁)
昨天王榮平老師重新安排了每天的領讀,我是教師節那天的領讀,多么有意義,很期待。
今天是王榮平老師領讀,六十主要內容:顏子“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文王“望道未見”。望道未見乃是真見。王老師解讀,這應該是第十章節提到的“上達”之學,“目不可得見,耳不可得聞、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達’也。”正是看不到,聽不到,說不出,心中想不出的,才是上達。作為常人應該自修自悟。
[if !supportLists]六十一,[endif]身之主為心,心之靈明是知,知之發動是意,意之所著為物。陽明先生指出從心出發產生一些認識,認識發動便是思想,思想涉及的對象是事物,那我們只需要在事事物物上磨煉。
六十二“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言語無序,亦足以見心之不存。”
朱小會老師提出翻譯有問題,“徒放心耳”中的“放心”出自《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所以徒放心耳,應該翻譯為:白白地把心放在上面(過去未來事)。其實也就是指的應該時刻存養本心,我理解的哪種翻譯都對,結合語境,一是直譯,一是譯意。
李燕老師說“放心”的“放”是喪失,心指本心。也可以理解過去。
不管哪種翻譯,一定要考慮語境,沒有偏離陽明先生的本意即可。“徒”有兩個意思:一是白白地,一是只,不過。
大家的分析辯解,給我的啟發,看原文,字字落實,從文本中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