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 如何正確看待香港保險的特點?
- 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各有哪些優勢險種?
- 如何利用兩地保險的優缺點,做好家庭整體保障規劃?
一、香港保險的特點
- 1、關于壽險
香港絕大部分的壽險都是儲蓄型終身產品。定期壽險雖然也有,但可選范圍非常有限,很多只賣給香港本地人。
- 2、關于重疾
香港賣的最好的重大疾病保險(香港一般稱為危疾保險)大多也都是終身型的產品。純保障型的定期重疾,可選范圍同樣非常有限。
- 3、關于購買門檻
如果想給全家配置香港保險,費用一般最少在2w以上,有一定的經濟門檻。
二、四步走,搞定香港&大陸保險配置
第一步 明確自身/家庭需求,有自己的保險規劃
第二步 多維度對比香港和大陸保險
并不是所有的香港保險都值得購買,而大陸的保險也有很多好的選擇
一、產品類型
儲蓄型、分紅型、終身型產品,香港保險有一定優勢。
基礎保障型產品如定期壽險、定期重疾、意外險、醫療險,香港產品優勢不明顯,大陸選擇范圍廣,可能還更優一些。
是的,其實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講,如果只是搞定基礎保障型產品的話,大陸會更適合哦。
二、產品功能
1.保障范圍:
過去(大致2014年以前),香港產品相比大陸產品有明顯優勢,而隨著大陸保險的不斷發展,現在兩者在保障病種的數量上可以說已經非常接近。
2.疾病定義(理賠條件):
香港保險產品對于重大疾病的定義相較內地要更加寬泛一些的,這就代表香港重疾理賠的門檻更低,更便于理賠。
三、保費
首先,并非所有香港的產品費率都比大陸來的低。比如“重大疾病險,香港保險費率比國內低兩至三成。 ”這句話缺少了很重要的前綴,那就是“終身型”或者”分紅型”!而且,現在大陸的保險在互聯網化以后進步飛速,保費之間的差距已經沒有過去那么大了。
四、收益
普遍來說,香港分紅險的收益率高于大陸。
第三步 視經濟情況用兩地產品優缺點搭配保險組合
綜合來看,香港保險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各位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下表來DIY自己保險組合:
還是先用比較少的錢,在內地買幾份純保障的、消費型的保險,做個基礎配置吧。
第四步 知曉投保香港保險的一些風險
2016年4月22日,內地保監會發布關于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其中提及了可能存在的五種風險。
一、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這就是提醒我們,如果要投保香港保險,一定要到香港簽署相關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 則屬于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二、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
這是提醒我們,保險是長期投入,匯率風險將伴隨著保單繳費期及受益期長期存在。香港保單通常以港幣或美元計價,在10年或20年的繳費期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者港幣的匯率走勢如何,港幣會不會改變匯率制度一直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三、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這點比較有趣,要知道任何分紅保單都存在不確定性,香港分紅險相比大陸分紅險的收益可還要來的穩定的多。因此,保監會可能是在提醒大家,對香港部分產品(終身分紅、投連險)演示的超高收益率,要特別注意吧。
四、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
和上面一點類似,不論是香港還是大陸理財險,都存在這個問題。
這其實就是在提醒大家,投保之前因明確自身需求,不要盲目跟風。如果因買錯了產品或者超過了自身經濟能力而導致需要退保,那就會遭受大的損失咯。
五、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最后一個提示真的很重要!兩地不同文化和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會造成條款的解釋不相同。因此呢,請務必讓保險公司或者代理人提供簡體字的小冊子,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等重要內容,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哦。
綜上,雖然香港保險有很多優點,但切忌不要“跟風”,在我們作出長達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的理財決策時,還是應該理智分析自己的情況和充分考慮各個方面的風險因素,可不要一知半解就沖動購險哦~
相信這不會是你看的關于香港保險的最后一篇文章,甚至你可能會在其他文章里看到完全相反的觀點。
我的建議是,在面對信息的時候先搞清楚寫文章人的立場,可不要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請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有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才能做出對自己最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