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在北京朝陽區發生一起消防隊員出警歸途中搶救路邊一醉酒女子的事件,該事件被眾多媒體作為“正能量”新聞報道,卻在醫務人員中引發了一片吐槽。
事件回放
今年2月27日,《北京青年報》刊登了這樣一則報道:
2月24日0時30分,朝陽消防某中隊官兵在出警返回途中,發現路邊綠化帶中好像躺著一位女子,立即停車查看。近距離觀察發現,該女子大約三十多歲,已處于昏迷狀態,周圍還有濃烈的酒精氣味。
見狀,駕駛員蔣某某立即對女子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發現脈搏和呼吸都極其微弱,需要急救,蔣某某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蘇(CPR)。
經過3分鐘的緊急救援,女子慢慢有了知覺,說自己口袋里有藥,蔣某某在其口袋中找到了速效救心丸讓該女子服用。由于救護車尚未到達,為節省時間,消防官兵便用高噴車將該女子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治療。沒想到該醫院未設急救部,無法進行后續治療,只好等待民警和急救人員到場。
在等待過程中,女子的身體慢慢恢復,稱自己家就在附近,可以自行回家,蔣某某和戰友為女子攔了出租車,并掏出300元錢將其送上了車。
據了解,蔣某某持有紅十字會急救證已經五六年了,雖然每年都要進行心肺復蘇的培訓和考核,但是并沒有真正實際運用過,這次偶遇路人昏迷竟用上了。"沒想到頭一次實踐就救活了一個人,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這篇描述"英雄救美"成功的報道,對平常人看來充滿了正能量,但是被譽為"非正常人類研究者"的醫務人員們看到這篇報道后,大家的職業病又來了,看看大家如何吐槽吧。
@FTD月(江蘇省某醫院心內科醫生):這里還用不到CPR吧?只是個酒醉的,這真是有證的人做的事?
@孤月(廣東省某醫院急診科醫生):對體格檢查表示懷疑,人家本就沒事,喝醉了睡著了而已,還給壓醒了。不過是應該把她帶到安全的地方睡覺。
@Du心(湖南某三甲醫院普外科醫生):這也能考過?還連續幾年參加了培訓?這培訓咋培的?
@雪天使(遼寧省某醫院急診醫生):這認證真的有含金量?醫界承認嗎?
@至尊情人(內蒙古某醫院急診醫生):擾人清夢啊……這復蘇時機掌控得說不過去……這急救證書……難得一見啊 !
@臨床小龍(江西省某醫院住院醫生):消防隊員勇氣可嘉,但判斷能力仍需加強。
筆者作為曾經的業內人也"斗膽"吐槽一下。
槽點一:無意識=昏迷?
首先消防隊員說周圍有濃烈的酒精味,拍打喊叫醉酒女子都沒反應,就說患者沒意識,處于昏迷。其實在醉酒狀態下,臨床分期可分為興奮期、共濟失調期和昏睡期。所謂昏睡,指意識清晰度水平較意識模糊更低,環境意識及自我意識均喪失,患者處于熟睡狀態,不易喚醒,強刺激可被喚醒,醒后答非所問,停止刺激后即進入熟睡狀態,但是昏睡不等于昏迷。消防隊員一上來評估意識并沒錯,但在拍打喊叫時,有沒有觀察患者的肢體活動?如果有肢體活動說明患者是昏睡的,反之則為昏迷。通常意識障礙的醉酒者大多有肢體活動,但不一定有意識。
槽點二:脈搏呼吸微弱就要CPR?
據消防隊員回憶,他給醉酒女子把脈,覺得脈搏微弱,基本沒有脈搏,呼吸微弱,有生命危險,然后就CPR了。消防隊員評估醉酒女子的生命體征也沒什么問題,問題就是是否有必要動用CPR?這是最大的槽點,我們復習一下CPR的指征:室顫、無脈性室速、無脈性電活動和心搏停止,以上四者的共性就是沒有脈搏呼吸。醉酒者通常脈搏細速,消防隊員摸到了,但覺得沒有脈搏,請問這到底是有還是木有啊?脈搏呼吸微弱你就覺得要做CPR,請問消防員蜀黍你怎么拿的證?
槽點三:速效救心丸說明有心臟問題?
患者醒了,說口袋有藥,然后消防隊員找到了"速效救心丸",給她服了2顆。似乎給人以這位女子本來就有心臟問題的感覺,但其實這是錯覺!如果真是心臟問題導致無脈性心律失常就算是速效救心丸也沒用。那出現速效救心丸的原因是什么?筆者以前在某部隊醫院急診室當免費勞動力時遇到過一個女患者,說自己心悸、胸悶、呼吸急促,以前用過速效救心丸好一點,我們給她查了心電圖,結果除了竇性心動過速什么也沒有,查了其他項目,怎么也查不到異常,最后讓心理科搞定了。焦慮癥,一種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的神經癥,會引起植物神經癥狀,如心悸、頭暈、胸悶、呼吸急促、口干、震顫等等,若急性發作癥狀更加明顯。由于這樣會讓許多人誤服速效救心丸,筆者認為,所謂的"效果",不過是服藥后心情放松而已,類似安慰劑效應。
那么如果遇上這類醉酒者躺馬路了怎么辦?如果生命體征沒問題的話只要側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因嘔吐而引起的誤吸,注意保暖,呼叫救援就可以了。
后面救護車未到達就走人和醫院沒急診部這些就不吐槽了。
槽點四:不經過醫療處理就讓她回家了?
后來女子慢慢恢復,說自己能回家,消防隊員們又自掏腰包攔下出租車讓其回家。這又是個讓許多醫生無語的槽點,如果該女子真是消防隊員認為的心源性猝死,我相信哪個醫院的醫生都不敢輕易放她回家,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如果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復發率極高,到時她還能成為那"幸運的1%(猝死搶救成功率)"嗎?況且就算現在女子有了意識,但還是在醉酒狀態,根據出租車的行規,醉酒者乘坐應當有一人陪同,萬一出了什么事,這位消防員蜀黍,你會后怕嗎?恐怕這時,出租車司機已經膽戰心驚了吧,如果還知道這女子是被那位消防員蜀黍"摁回來"的,他還會接嗎?
現在紅十字會不斷提出院外急救的重要性,普及CPR,讓百姓們知道如何做CPR,但是通過這件事我們知道這培訓結果是啥樣的了。知道如何做還不夠,更要知道為什么做,做好評估很重要。我知道CPR培訓會講到這個,但究竟有多少人聽得進?消防隊員最后說,頭一次實踐就成功了,很有成就感。這到底是成就感還是自我陶醉?這讓很多醫務人員心里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想對這位消防員蜀黍說,勇氣雖可嘉,但救人不是救火,建議回爐返工!另外對報道及轉發的媒體同仁們問一句:你們真的在傳播真實可信的消息嗎?
恕筆者最后再毒舌一句,這不是一則傳遞正能量的新聞,而是一出讓醫務人員哭笑不得、粗制濫造的鬧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