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詩詞六首賞讀,春從花上去,夏木已成陰,梅青櫻桃肥
夏天是這樣不動聲色地來到,農歷里的夏天是以立夏作為標志。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度,萬木蓬勃生長,是大多數花木開枝散葉,坐果膨果的時段,一年收成看此時,充滿了希望。
晚春和初夏并沒有太明顯的分別,只是忽然間日歷就變成夏天了,三春的花事和熱鬧仿佛并沒有從記憶走遠,所以立夏這天,又有著送春之意,是一種淡淡的惆悵,但又消融在無邊的初夏的綠意里。
立夏如果和春天有所區別,那就是那些開花的樹,葉子越來越茂密,形成最美的清新的綠蔭,遮擋著越來越強烈的太陽光線,降低越來越溫暖甚至有時候帶暑熱的氣溫。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唐朝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白天越來越長,溫度越來越高,你以為是春困時,實際已經到了夏天。在午睡后的小小寂靜里,你會想到誰?至少韋應物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弟們,不久之前還和他們在三月的上巳節一起臨水旅游。不過現在他得坐在辦公室里應酬公務。這午后無人,能提起他精神的,只有回憶。
然后在寂靜初夏的辦公室里回憶,也有一種姿態美。
這是立夏日,又叫首夏,當然算是佳節芳辰。如果在家鄉,這一日還頗熱鬧,吃立夏蛋,忙著用秤去稱人的體重,兄弟間自然會開玩笑,比如用來稱菜和豬的稱用來稱體重,叫著最俗氣的小名,引來哄堂大笑。
但這辦公場所的立夏卻格外寂靜,大樹都已經成蔭,值班的他分外覺得時間的漫長。下午的時候,有南風吹入窗戶,天邊的云疊在一起,夏雨將至。這小小雷雨前的安靜里,分別的弟弟們或者會和他一樣驀然互相思念吧。
因為這夏天的感覺,伴隨著他們的童年和成長呀!對于男人來講,吃瓜上樹爬山下田的友誼多半是結交在夏天,更何況是自己一家一起成長的兄弟。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陸游《立夏》
陸游第一句就在掉書袋子,因為傳說中夏天是主朱色,掌管夏天的神叫做赤帝,自然赤帝和春天的青帝交接班,首先將紅色的旗幟插遍屬地。
當然這個旗幟是意像的,是指紅火的夏天的太陽光。春去夏來,季節換崗。
立夏有什么景色呢,燕子忙著壘窩,隨著夏天食品昆蟲多,他們勤勞孵化下一代。只是春花在強烈的氣溫下,已經很少了,因為花少,連日日飛過的蝴蝶蜜蜂也來得少。
但是夏天最美的就是綠蔭呀,這密密的葉子形成新的綠蔭,保護著庭院和建筑,降低溫度,所以,居然不太熱,傍晚洗澡后換著單衣裳,正是夏輕衣薄的暢快之時。
你可以想象宋朝的初夏和我們也沒有多少差別,綠色庭院,夏衣淺淺。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臺。”宋朝趙友直《立夏》
立夏的感覺是從風開始的,當風強烈卻不冷,就是夏天帶著東南風和南風到了。不過這個時候的風叫做熏風,不冷不熱,但是暖和得讓人瞌睡。
氣溫升高,讓麥田一片蒸蒸翠綠,時有潤雨,那林間的梅子枇杷,次第成熟變黃。在詩詞里,這時候的雨都叫梅子雨,催熟梅子,和當代氣象學上的梅雨有所差別,那是特指長江中下游五月六月的長時間降水,實際那時梅子已經落了,只是雨季更容易滋生霉變。
立夏是夏天開始,也是送別春天。所以送春詩也往往含在立夏這日。
不過怎么讀起來都覺得不搭調。哪里就有那么多傷春,花落了,可是果子成熟呀。可見矯情。比如這個詩人,一面傷春,一面享受初夏的綠蔭午睡,沒準還就著這個時節的紅櫻桃,口是心非的說愁道恨,讓人莞爾。
“百憂不到酒三行,萬事盡休棋一枰。
梅子未黃先著雨,櫻桃欲熟正防鶯。
忽驚夏向明朝立,便恐春從此地更。
數蝶飛來花寂寞,亂蛙鳴處水縱橫。”宋朝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馬氏山亭》
這首比較寫實,酒行三遍,多少春愁就沒有,夏天對棋,人生滄桑也就淡做浮云。立夏之美,在于果實日益長大,讓人惦記,比如梅子將黃,夏雨催熟,比如櫻桃堪摘,垂涎欲滴。
反正宋朝人多少都矯情,寫點送春關懷,還裝作詫異,春天就這么走了?實際蝴蝶和花他并不很關心,這首詩的重點在于,等待吃櫻桃和黃梅。
櫻桃首夏第一果,是最好的安慰劑。春天帶走百花,留下最甜美的果實過夏天。
“落絮蒙蒙立夏天,樓前槐樹影初圓。
傅聞紫殿深深處,別有薰風入舜弦。”宋朝楊皇后《宮詞》
南宋有位楊桂枝皇后,想必是孤兒,她先進的宮,后來她認會稽名人楊次山做哥哥,但我想是皇帝讓她有個好身份,為立她做皇后掃除輿論障礙。這是個和上官婉兒一樣的宮廷才女。
且看這首宮詞,簡單大氣,卻又典雅美好。
落絮濛濛的夏天,宮廷前的槐樹葉子伸展,綠蔭成圓,且不要小看宮廷槐樹,那是有典故的,宮廷槐樹適合有才干的公卿,證明國家善用人才,四方穩定。
聽到了祭祀殿堂里傳來的韶樂,那是天子在夏至日祈福,祝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典雅,自然,流麗,用典情境交融,又大方。所以立她為皇后,也是皇帝知人愛才,不僅僅只是她貌美柔順,而是她有高瞻的胸襟和才華。
在上官婉兒之后,宮廷詩作很少流傳,但這首足以證明代有才女。
“一月厭雨聲,忽逢今日晴。
春從花上去,風過竹間清。
睡美新茶熟,身閑野服輕。
近來多坦率,客至倦逢迎。”明朝胡儼《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朝的詩作更加生活化細致化,有清新之美。春天過去,夏天到來,他沒有傷春之嘆,春天帶走百花,仿佛從花上飛了過去,夏天是從風中而來,你感受那風,穿過了竹林,帶著另外一番清涼美好。
午睡之后,一杯新茶,傍晚出去散步。近來人越來越隨意,沒那么多客套,客人來了,隨意就好,因為天熱,也因為無所求,所以不必要穿戴太整齊,迎來送往。
其實夏天來了,人們會自覺免去一些禮儀。尤其是越發達的地區,越重視人本身的身心健康。明朝商品經濟發達,也沖擊了傳統一些禮儀,人們的交往和交流更加自在隨意。服裝方面有了更多的隨意和新奇,朋友之間也更平等。
尤其是夏天,能夠長久交往的,都感覺家常隨意,略有生活保障的,自然也就不愿意繁文縟節低頭在豪門下。
明朝許多小民的生活和當代相差不遠。愛著一種夏天的淡然和隨意。
立夏了,你的夏衣可上身,你可吃了櫻桃?如果你傷春,那只是失戀了,不關春天的事。好好睡個午覺,生命和季節總有美好和奇跡等著你,比如,櫻桃,枇杷和荔枝都要上市了,那是舌尖上的春天,把它們藏在肚子去,春天就走不掉了。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源于網絡。